常熟虞山街道琴枫苑:以“民生愿景”变“幸福场景”

常熟市虞山街道琴枫苑是琴枫社区体量最大的居民小区。作为一个房龄三十年的老小区,公用设施老旧、缺少共享生活空间等问题凸显,基础配套设施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社区党总支围绕“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以“自治 共治 精治”为目标方法,让琴枫苑小区“蝶变新生”,使幸福“原地升级”,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从“民生所盼”变“幸福具象”
让“小场景”发挥“大作用”。琴枫社区以建造年份早、基础配套差、矛盾问题多的琴枫苑为原点,构建起“一轴两翼三带”的党群服务矩阵。在因地制宜提升红色驿站10项功能的基础上,更新提升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在小区公共绿化、架空层、连廊等区域打造紫藤树下的议事亭、实践广场上的琴苗游乐场、小区外的新能源共享充电位,让“边角料”地带成为居民生活休闲的首选地、邻里交流的聚集地,更成为助民纾困的“小确幸”。
让“小阵地”体现“大民生”。琴枫社区通过公布联系方式、设置“社情民意收集箱”、网格日常走访巡查、定时定点下沉接待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并利用板凳会议打破空间、地域限制,让“金点子”变成小区治理的“金钥匙”。
从“单打独斗”到“群策群力”
琴枫苑小区居民结构和年龄层次相对复杂。如何凝聚合力,实现小区精细治理,社区党总支通过“四步走”战略解决难题。
第一步,琴枫社区将小区精细划分为14个网格,配有85名网格员和网格志愿者,利用他们人熟地熟的优势,在信息登记、民意收集、矛盾化解、治理协管等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步,琴枫社区建立以小区党支部为“引领方”,业委会、物业、居民为“主体方”,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为“资源方”的“三方”议事协商格局,形成居民诉求分流交办、定期通报反馈机制,督促各方主动作为、切实履责。
第三步,社区通过“先锋领治”小程序,吸引小区内185名在职党员主动向社区报到,参与到消防宣传、文体惠民、健康义诊、公益课堂等活动中来,13名机关党员围绕关爱“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与社区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特殊群体等开展结对联户,履行党员义务,践行社会责任,今年以来,围绕15个项目开展70余场活动。
第四步,琴枫社区通过“海棠有约·共商共办”机制,与水务、城管、住建等市级部门合力解决景观河黑臭水体整治、垃圾分类过时投放、消防实体墙分隔、飞线乱线整治等20多个难点问题。在推进小区加装电梯的过程中,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实地勘察,物业、业委会重新规划调整车位并迁移绿化,网格员、志愿者牵头入户走访了解居民诉求,社区召集群众议事协商10余次,最终小区顺利加装电梯,居民出入更方便。
从“生人陌邻”到“美美与共”
居民需求复杂多元,要推动社区治理更精细、社区服务更精准,必须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琴枫社区积极发挥机制作用,以“四项清单”为抓手,不断挖掘、培养社区能人、居民带头人130余名,组建10支各具特色的先锋服务队伍,推动“小区事事有人管,居民人人能管事”达成共识。
增强社区凝聚力,琴枫社区聚力打造“邻聚力 时光里”和美社区,通过开设“红枫大讲堂”“书香琴枫 阅读悦美”“琴”学堂暑托班,“小厨大爱”邻里节、“情暖红枫、幸福晚霞”等重点品牌,探索“共享社区”、活动室“晚间延时开放”、便民“延时服务”,让小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
琴枫苑作为“90后”小区,在“海棠红?幸福里”的探索实践中,通过打造“微阵地”、凝聚“微力量”、办好“微实事”、提升“微幸福”,逐步构筑起一处处民生暖阳的幸福场景,一幅幅和谐聚居的生动画卷。接下来,琴枫社区将继续从细微之处入手,以网格精细化治理为抓手,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速度、力度。(刘文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