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讲好新中国成立75年来甘肃发展故事,全面展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9月12日上午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定西专场。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和谦围绕“牢记殷切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定西篇章”,介绍新中国成立75年来,定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强、王社宁。
主持人
发布人
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 武和谦
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强
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社宁
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和谦
武和谦: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介绍定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定西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定西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定西自古为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是“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全市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辖1区6县,户籍人口302.5万人。定西历史悠久、文化绚烂,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威武雄宏的战国秦长城从这里起首,举世闻名的彩陶文化在这里达到巅峰,遍布全球的李氏族人在这里寻根祭祖,定西还是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定西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历来倍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定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改造山河,治贫致富,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兴旺、圆梦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破茧成蝶、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定西调研脱贫攻坚、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作出“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殷切嘱托,给予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和强大的奋进力量。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经济总量从2013年底的238.5亿元发展到2023年底的600.1亿元,年均增速8%。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追赶发展鲜明导向,深入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加力落实“四强”行动、做足“五量”文章,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势头,先后12次荣获省委省政府“进步奖”“贡献奖”。
我们紧盯关键精准施策,全力固成果促振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将稳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品质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用好“一键报贫”系统,对新识别监测对象精准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水平,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4310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播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所有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自然村硬化路覆盖率提高到86%,农村出行条件越来越好。组织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9525户3.4万群众入住新家园、开启新生活。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把人居环境整治、“八改”工程等有机结合,成功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99个、和美乡村7个,以元古堆村为代表的一大批村庄打通“致富路”、引来“幸福水”、共圆“安居梦”,绘就了产业兴旺、环境和美、生态宜居的陇中乡村新画卷。
我们挖掘特色夯基培优,全力延链条强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之以恒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中医药、马铃薯、草牧、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能源等为主的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十年间全市规上企业增加133户、达到252户,工业产品品种达到50多种,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300万千瓦,规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近三年年均增速9.6%,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特别是中医药、马铃薯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中医药产品已涵盖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等多个系列,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54亿元;“定西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96亿、居“甘味”品牌之首,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40亿元,爆款产品“定西宽粉”获评雄安发布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锐)10强,年销售额已突破30亿元。依托渭河源、贵清山、遮阳山等自然风光和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前不久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陶冶天下·物华定西”全媒体推介舞台,新晋为西北地区首个“国潮城市”,“药都薯乡·壮美定西”的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我们深化改革攻坚突破,全力优环境扩开放。坚持以改革为驱动力,服务经营主体“五式工作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黄河流域山地丘陵沟壑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西实践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一批典型改革案例为全省、全国提供了基本素材,改革之路越走越宽。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提质增效年”等行动,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推动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分别达到100%、99.67%,全市经营主体从2013年的7.82万户扩增到现在的23.28万户,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全力以赴“引大引强引头部”,接续开展“冬日无闲·大抓项目”“奋战黄金季·全力攻项目”行动,近三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536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1%,签约落地招商引资项目685个、到位资金1570亿元,华润集团、奇正藏药、程力汽车等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定西,中铝集团航空航天挤压材能力提升、三一重能西北工业表面处理产业园、天成药业定西制药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地,建成投运国内首个750千伏变电站宽窄带一体无线专网,发展后劲越来越足。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最大机遇,开行“中国·定西—哈萨克斯坦·库斯塔奈”国际货运班列和“定西-黄岛港-泰国曼谷”马铃薯冷链铁海联运班列,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27.7%,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马铃薯大会两个“国字号”节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我们聚焦建设美丽定西,全力筑屏障靓底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为群众生活优环境、为绿色崛起增动力、为永续发展夯基础,认真落实国家“黄河”战略、“双碳”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大力实施“绿满陇中”行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幸福美好新定西。2023年底,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41.6%,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陇中大地生态底色更加靓丽。主动承接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定西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谋划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580个、完成投资301亿元,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0平方公里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67.9%,美丽定西的“实景图”正在渐行渐近、徐徐展开。
我们用情用力改善民生,全力增福祉提品质。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落实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每年保持在80%以上,十年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17312元、7143元,年均增速分别在8%、10%左右。一大批重大交通水利项目建成投用,县县通高速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200万陇中儿女吃上了纯净甘甜的洮河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27.4%提升到41.5%。就业、教育、医疗等各项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定西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招生,本科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总投资10亿元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批建设,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条件更加充分。扎实推进主动创稳、主动创安,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定西”行动,探索建立“群众急难愁盼一月一难题”整治机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密切关注的烦心事、难心事,托起了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当前的定西正处在蓄势发力、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抢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聚焦“一区三地”发展定位,坚持干字当头、进字为要、安字托底,抓实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定西崭新篇章。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刚才武市长介绍,近三年定西保持了良好的追赶势头,请问定西在推动经济高质量追赶发展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将如何继续发力?
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社宁
王社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三年来,我们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始终把高质量追赶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市委“一目标三聚焦四强化六行动一抓实”的总体思路,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经济运行呈现出动能足、潜力大、韧性强的特点。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建立“1带1引3”招商机制,扎实推进“冬日无闲·大抓项目”“奋战黄金季·全力攻项目”行动,严格按照“1234”建设时序强化全周期调度管理,通定、陇漳高速及漳盐胜雪制盐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1%。
我们坚持抓工业增动能。围绕中医药、铝冶炼及加工等十大工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构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建成陇中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天成药业、奇正藏药、东兴嘉信高端铝合金等项目投产运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
我们坚持抓消费激活力。接续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措施,大力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加大渭水文化、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以及文旅资源的宣传推介,累计落实促消费奖补等资金2500多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
我们坚持抓改革促创新。更加注重以改革举措推动追赶发展,大力推行组团式包抓、面谈式问需、保姆式服务、菜单式解难、闭环式考评“五式工作法”,经营主体总量居全省第二位。陇西县“农地入市”试点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7%,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
我们坚持抓融合强县域。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发展格局,坚持因地制宜,强化产城融合,着力打造工业主导型富县、农业优先型强县、文旅赋能型名县、生态功能型优县、城市服务型大县,安定、陇西、临洮3县区跻身百亿县,安定区连续获评全省“十强县”。
我们坚持抓机制优环境。部署开展经济发展比增长看变化、重难工作比攻坚看效果、巩固成果比产业看收入、社会治理比安全看稳定、班子干部比团结看作风“五比五看”行动,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推动责任直达基层末梢、服务直通经营主体,人心思进、争先创优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下一步,我们将鼓足干劲斗志,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坚持用市场化的办法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用改革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动高质量追赶发展提速提质提效,为现代化建设拓展空间、强化支撑、打牢基础。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定西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请问进入全面小康后,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强
甘肃农民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根据前面介绍,定西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改善,请问定西在增进民生福祉、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上,采取了哪些群众可及可感的具体举措?
武和谦: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也是我们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们聚焦老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出行等民生问题,持续加大投入保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我们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推行“就业专干+网格员+信息员+联络员”就业服务模式,近三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帮助1.33万名失业人员和58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落实部门单位招录一批、基层项目招募一批、中小企业吸纳一批等10项措施,2.5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连续四年举办返岗务工高铁专列“双列续发”,向福州、青岛等地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86.51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农村群众就业和增收。
二是我们努力推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一方面,科学分析城乡适龄儿童和学位需求走向,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新建城区学校(幼儿园)27所,新增学位3.2万个,有效解决了入学难问题,全市小学阶段入学高峰已平稳度过。另一方面,顺应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新需求,市域外积极拓展优质资源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市域内全面深化县际协作交流,县域内开展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和共享,让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均等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三是我们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积极争取布局,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全市20家公立医院有7家创建三级医院,打造了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等一批特色优势专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常见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广大群众在县内就能享受到比较好的医疗资源。同时,不断提高医保报销标准,“三重保障”(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职工基本医保、大额医疗救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后的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达到了79%,职工政策范围内的平均报销比例达到了91%,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四是我们努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按照政策标准,逐年提高对城乡低保群众、福利院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保障标准,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启动实施了城镇困难群众解困纾困工程,为3.6万名解困纾困对象发放资金1.5亿元,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扎实开展“结对关爱”行动,全市2.7万名干部与3.6万多名特殊困难群众精准结对,倾心尽力办实事、解难题,让暖心善举在定西蔚然成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为民办实事和“群众急难愁盼一月一难题”常态化整治机制,实施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让广大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甘肃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定西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肩负着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请问定西在落实“黄河”战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方面有哪些措施?
王社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定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关心。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筑牢陇中生态安全屏障带来了难得机遇。大家知道,定西既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最大支流洮河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我们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保护责任,把落实“黄河”“双碳”战略作为“头等大事”,加快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方位推进保护修复,深层次开展污染防治,加力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地。今天的定西,绿水青山已成为美丽定西最亮丽的底色,成为陇中儿女的“幸福不动产”。
我们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加快推进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定西片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机制,启动建设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节水治水、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580个、完成投资301亿元。连续4年开展“绿满陇中”行动,新增绿化面积133万亩,水土保持率达到67.9%,每年拦蓄3700多万吨泥沙进入黄河干流。正如前面武市长介绍的,引洮工程让200多万陇中人民喝上了甘甜纯净的洮河水,以往干涸龟裂的贫瘠旱塬焕发出勃勃生机。当你走进定西,映入眼帘的是,昔日的黄土高坡已蝶变为今天的绿色画卷。
我们全力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大力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修复、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有序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渭河、洮河定西段的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分别保持在Ш类、Ⅱ类标准,每年为黄河干流输送近8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加力建设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扮靓了美丽定西新颜值。
我们全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扎实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降耗,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持续开展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打好打赢“垃圾革命”攻坚战。连续4年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幅度控制在2.6%以上,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600多吨。
定西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定西落实国家“黄河”战略的最大责任。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新时代“三北”工程战略机遇,科学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协调推进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为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定西贡献。
兰州晨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关注到,省上今年对定西提出了加力建设“一区三地”的基本定位,请问你们如何落实?将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