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服贸主题论坛举行,沙祖康:绿色竞争力重塑国际贸易规则

912日,2024年服贸会拉开大幕。上午,本届服贸会首场主题论坛“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在首钢园举行。论坛聚焦“气候贸易碳关税与绿色竞争力”主题。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荣誉主席沙祖康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气候贸易碳关税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即气候和环境问题与经济贸易越来越密不可分。以绿色低碳水平为特征的绿色竞争力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贸易规则。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推进“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电池法案、英国CBAM、航运碳减排等“气候贸易规则”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气候贸易是全球服务贸易领域最前沿的重大热点,凸显了绿色低碳特征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世界贸易格局和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
沙祖康

沙祖康表示,在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下,将气候行动纳入国际贸易,以征收碳关税的方式来制订国际贸易规则,这无疑是一项极具开创性的举措。在这一方面,欧盟和G7集团带了一个头。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新电池法等规则拉开了气候贸易碳关税的大幕,之后,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G7成员国相继考虑和推出“碳边境税”。“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发达国家,都不是发展中的‘全球南方’国家。”沙祖康说。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实现“碳中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和行动,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无论多发达多强大都无法独立完成。沙祖康表示,这是国际社会共识,否则就不会有“巴黎协定”。“世界各国”当然包括所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排放责任是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制订国际气候治理机制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不同能力原则。这些原则不仅要反复说、反复强调,更要体现在制订国际规则全过程之中。

沙祖康表示,在气候行动与国际贸易的规则方面,当下推行的气候贸易碳边境调节机制,是典型的“生产者责任承担机制”。鉴于国际贸易和产业分工不同,国际社会应推动“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共担”的原则,达成并据此原则建立碳排放责任机制,制订国际气候贸易规则。这样的原则、机制和规则才符合气候公正转型,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减排,实现气候目标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繁荣。

全球气候治理是为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气候行动”与“经济发展”必须相互兼顾,平衡推进。这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为了共同实现各国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对各方都有利。积极凝聚多边合作共识,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4年以来,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和成效有目共睹。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围绕“碳排放管理”与“国际贸易”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作出相应部署,均强调要“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互信”,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沙祖康看来,所谓“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一定是公平、公正、合理的规则,并由各方共同参与制订或各方可以接受的规则。中国政府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双碳”目标的按时实现,积极推进“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的融合发展,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有效途径,提出“中国方案”。

他表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与碳足迹体系建设,推动高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是应对气候贸易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