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古称汝阴,又称颍州、顺昌。北宋时的颍州“襟带长淮,控扼陈蔡;东连三吴,南引荆汝”,水路与京都汴梁交通很便利,其地位堪与洛阳相比。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颍州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六位有四位曾到颍州,他们是:欧阳修和他的学生苏轼、苏辙、曾巩。此外,还有不少宋代名人为颍州挥毫泼墨。因此,诗话阜阳我们就从宋代说起。
讲席嘉宾:
郑虹霓,阜阳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阜阳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安徽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等。出版专著《唐宋词对六朝文学的接受》、诗词集《华章霓彩》《霓彩忆华章》等。
美丽风景
“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
“论起写颍州的诗词,首先要说的必然是一代文宗欧阳修。他关于颍州的诗词有160首之多。”郑虹霓说,欧阳修喜欢颍州西湖的美景,在给韩琦的信中说: “汝阴西湖,天下胜绝,养愚自便,诚得其宜。”他也喜欢这里的淳朴民风,在《思颍诗后序》中说道:“皇祐元年春,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以视力不佳为由,向朝廷申请由扬州调任颍州。来就任时,欧阳修举家搬迁,他最小的儿子欧阳辩就是在颍州出生的。
第一次来颍,欧阳修就写了多篇吟咏颍州风物的诗作。离开颍州后,欧阳修写下很多思念颍州,表达自己归颍愿望的诗作,退休也就在颍州终老。欧阳修对于颍州的四时风景都有吟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十首《采桑子》。在这组词的小序中,欧阳修称“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确立了西湖为颍州风景之代表的地位。
欧阳修在颍州时,他的学生苏轼曾专程来拜望他。苏轼因不赞成王安石新法,被外放出京任杭州通判,赴任途中,他约弟弟苏辙一同来颍州探望恩师欧阳修。二十多天后,他俩与恩师依依话别,各自去为官的城市。没想到,这一别却是永诀。后来苏轼来守颍州,也写了不少诗词,代表作是《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用追和欧阳修原作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怀念。
这首词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霜馀”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细流涓涓,水声潺潺,在作者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结尾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还剩下几个呢?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苏轼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苏轼这次是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知颍州,在此期间写下不少诗词。苏轼调扬州后仍怀着对颍州的美好印象,赋诗曰:“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丰富物产
“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
颍州诗词不仅记录了西湖等地风景之美,也展示了此地的物产。欧阳修在颍州时,不仅常常泛舟西湖,还常坐船从府城沿清河一路向南,去焦陂游赏。因此,即使不在颍州,他也常常回忆在颍州的时光,如《忆焦陂》一诗写道:“焦陂荷花照水光,未到十里闻花香。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清河两岸柳鸣蝉,直到焦陂不下船。”在荷花的清香中品尝新酿的美酒,下酒菜就是塘中出产的鱼虾,切开来鱼肉鲜美白如美玉。焦陂在今阜阳市所辖阜南县,至今仍是酒乡。
说到颍州的饮宴文化,那也是源远流长,欧阳修之前,当以晚唐许浑为代表。许浑有《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诗:“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这是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用“颍州西湖”之名的,也是保留至今的颍州西湖诗歌中年代最早的。
至于水产,美食家苏轼自然不会错过。欧阳修的儿子欧阳辩曾投其所好,赠送了一条大鱼,并求诗。苏轼欣然提笔,写了《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作为地方官,苏轼一直很热心水利建设,在颍州除了修浚河道,还曾因降雨少影响西湖水量而命人为鱼搬家,并作放鱼诗《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一笑之乐。夜归,被酒不能寐,戏作放鱼一首》诗,其中有:“纵横争看银刀出,巉灂初惊玉花碎。”诗中的“银刀”就是银刀鱼,也就是淮河名产白鱼,又称“淮白”。
宋代知州苏颂称颍州“水泉鱼稻之美甲于近甸”,颍州能成为酒乡也是基于粮产地的优势。宋时“颍寿”并称,颍州是都城汴京的重要物资供应基地之一。到清代,著名诗人刘体仁也写到了家乡的鱼肥水美:“淮上网船聚晓霜,小儿小女薄衣裳。卖鱼归去飞桡急,一道鳞鳞碎日光。”(《渔父词》)“绿竹压墙堤水平,嫩荷浮藻桨船争。城中容易甘春去,又听黄鹂第一声。”(《慧湖闻莺》)慧湖,古时称“东湖”,原为私家园林,位于阜阳老城东护城河外。近年慧湖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已竣工,叠石堆山,水清岸绿,是夏日赏荷的好去处。
“水甘物美、人文荟萃的颍州确实令人追慕,历任地方官也多把水利治理放在首位,希望复现旧日繁华。”清代名臣卢见曾任颍州知府时重浚西湖,即将离开时写了一组《留别西湖》,勾画出重修工程竣工后的美景:“欲别西湖去,差排愿未酬。水心平倚槛,岸角远登楼。亭伫潇湘月,花邀笛管舟。何年驻旌旆,偿此意中游?”
人文景观
“一时冠盖尽风流,天遣西湖在此州”
颍州诗词记录了平湖十里的自然风光、鱼肥水美的物产,也书写了很多人文景观。
女郎台: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传说是春秋时胡国国君因思念女儿所建,位于西湖东岸约一里的地方。欧阳修与梅尧臣、刘敞都曾吟咏过女郎台。
荐福寺:是女郎台附近的一处寺庙,欧阳修的好友刘敞、刘攽兄弟为其写过多首诗作。其中,刘攽的《晦日自荐福泛舟女郎台下又泛东湖》,诗题标明了这座庙宇的大致位置。
三桥:是欧阳修为连接西湖上的洲渚而主持修建的,他为三座桥分别命名“宜远”“飞盖”和“望佳”,并写了一组诗。《宜远》诗云:“朱栏明绿水,古柳照斜阳。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
清涟阁:西湖的西岸与女郎台隔湖相望的一处建筑,是北宋名相晏殊知颍时所建。
聚星堂:欧阳修在颍州经常举行诗会,分韵赋诗,互相争胜。北宋文坛上著名文人宋祁、梅尧臣、刘敞刘攽兄弟及苏轼苏辙兄弟都曾参与并留下作品。诗会一般都是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使用频次最高的当属聚星堂。欧阳修对之前任颍州知州的刘筠、蔡齐、晏殊等心存崇敬,认为他们如同群星灿烂,所以将府衙内的一间厅堂命名为“聚星堂”。
会老堂:欧阳修退居颍州与好友赵概聚会之所。欧阳修退休那年,之前与他有约定的前副相赵概以八十岁的高龄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来访,知州吕公著也前来看望,三人在这里饮酒赋诗。这座宅院经修复后,作为宋代颍州西湖唯一幸存的建筑,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在今天颍泉区生态园里。
六一堂:欧阳修在颍州时号“六一居士”,为安置自己的万卷藏书,建了座藏书楼,楼名“六一堂”。
四贤祠:因晏殊与欧阳修、苏轼、吕公著先后治理颍州,后人在西湖边建了四贤祠。明代戏剧家屠隆曾慕名来拜,写下《宿西湖四贤祠》,感叹:“一时冠盖尽风流,天遣西湖在此州。”
刘武穆公祠:“武穆”是取得顺昌大捷的南宋名将刘锜的谥号,这座祠便是为纪念他而建,又名刘公祠,在阜阳老城墙西北角。顺昌也是阜阳的旧称之一,源自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赵顼。在赵顼还是皇子的时候,他被封为颍王,封地即颍州。赵顼登基,颍州就成了所谓“潜邸”,到宋徽宗时就依例被升为顺昌府。绍兴十年(1140),刘锜坚守顺昌城,大破金兀术,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顺昌大捷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到重大作用。清代诗人彭兆荪对这场战争给予高度评价:“将军一战全江淮,半壁犹存赵家土。”说起来,阜阳闻名于世的特产——枕头馍也与顺昌大捷相关。据说,战事发生正值新麦登场,为了支持宋军抗金,百姓用新麦做成大馍带入城内,宋军每人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因此又称枕头馍。
“守颍名贤留胜迹,偶观亭榭倍依然。勋名不逐浮云散,景物当随盛会传。”虽然物换星移,颍州西湖也几经变迁,但前贤的诗句仍在流传,阅读诗词让我们梦回大宋,对阜阳历史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代人有责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文旅发展,让诗词文赋在秀美的园林水岸鲜活呈现,让老百姓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徜徉唐诗宋词之中。”郑虹霓说。
大皖新闻记者 陶娜
编辑 何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