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辞之待骨,情之含风——《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的情与理

《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收录了近年来赵丽宏的散文创作,第一辑《故乡和天涯》,忆亲友,抒乡情,瀚海拾珠,朝花夕拾;第二辑《天香和诗心》,贯古今,拂四海,赋予文学以文化坐标;第三辑《江南的柔和刚》,摹景记游,越千百年岁月,状东西人文风情;第四辑《面对一天繁星》,则随笔述情,哲思斐然。在雅正清丽的文字风格定调下,展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创作品格,也沉淀出其独特的行文章法与文学理论。
图片
《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赵丽宏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春风不改旧时波:故园风雨与故园情
一个小小的村落能让整个世界都变成异乡,皇村哺育了普希金,普希金亦成为皇村;高密东北乡在岁月的地图里划出一片乌托邦,让莫言文字有了一座精神的堡垒;而上海,是历久弥新的风华绝代,是东方巴黎、海上明珠,也包容着赵丽宏笔下错落的石库门弄堂、茂密的芦苇荡、蜿蜒的苏州河,哺育着赵丽宏的文学创作。赵丽宏曾以史诗般的《沧桑之城》献给他“亲爱的父母之城上海”,也用诸如《在我的书房怀想上海》般闪烁着思辨光芒的文字为上海正名。在《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里,赵丽宏对“父母之城”的热爱没有丝毫减弱,但是上海的面貌不再是恢宏的沧桑之城,而更多地被点缀以浪漫的花草,居住着善良可爱的乡亲与闻名中外的乡贤,是一座带有温柔与浪漫气质的人文之城、风情之城。
《亲爱的故乡》以乡土、乡音、乡亲写乡情,还原了一片“和无数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崇明岛景象;《故乡的花》则将故乡记忆中花的色彩与气息进行提炼,在繁花的流淌中,一座浪漫的、四季鲜花盛开的小岛浮现出来;《你好!上海》描绘上海的两条母亲河、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上海的街道、上海的地铁、上海人的变化等等,综合地呈现了一个具有浓厚自然人文历史底蕴同时包容开放、繁荣先进的上海城市景观;《徐家汇的足音》《回望西摩路》《遥望海门》等穿梭于上海的不同景观,不仅有建筑之美与历史之蕴,更穿插有奇妙的吴语;《上海的四季》则从四季流转中采撷富有意趣的小事,捕捉具有作家审美情趣的上海长镜头,蒸腾着生活的气息……
莫言曾写道:“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而在赵丽宏这里,这些能够记录永生的文字也被用来记录“永恒”的感情——对土地、乡亲、故乡的人间最深挚的感情。
图片
犹如故人归:亲爱的,敬爱的,可爱的
赵丽宏的散文里有着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怀里揣着装着金铃子的小盒的父亲,走到哪里都会传出悠扬清洌的虫鸣;母亲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孩子写的书,阳台的花草生机盎然;孤独的守灯人在长堤的灯塔上遥望灯火万家,让人好奇那双“泪汪汪的小眼睛”里是否也沉没着他的百年孤独……这些各具特色的人物或定格特写,或被赋予充满故事感的电影镜头,是赵丽宏散文作品中闪耀的珍珠。在《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中,这些闪耀的珍珠并未因时间蒙尘,甚至随着岁月的推进与文字的不断擦拭而焕发出新的光彩。
近年来赵丽宏笔下写人的散文多了许多温柔和煦的意味,在温情间求真、于善意中寻美的笔触,勾勒出他这一类散文柔和的轮廓。缅怀恩师徐开垒的《恩师》,以倾诉的口吻娓娓道来与恩师的点滴过往,从文品和人品的角度为读者还原了一个谦逊温和、品德高洁的师者形象,也体现了美好品质的传承;《天上和人间》中高位截瘫的外国女读者为诗而迷醉,仿佛来自地下的声音诉说着人间的悲喜忧乐;《给母亲打电话》不仅写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更写孩子对母亲的眷念与关怀,种满花草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被定格为一场浪漫与温柔的目送。即便在不是专门为写人而著的文章里,如《虫虫飞》《人参和天池》等当中,故人的形象也依旧灵动照人。
赵丽宏写人,多是“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因此显得格外真挚。在《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或许还是赵先生的母亲,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位独立、温柔、浪漫的女性,也不仅仅因为她在阳台目送孩子的身影令人动容,更因为她的温柔是有回应的——舐犊之情与反哺之情的交融,让读者在情感的交互中更感受到情之真、意之切。
正是那些亲爱的、可爱的、敬爱的人物形象,让赵丽宏的散文始终保持着人的温度,给读者以温暖与感动,更彰显着真善的价值。
图片
唤取笙歌烂漫游:在现实与浪漫的边界
赵丽宏写景记游的作品占据了其散文创作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一类的散文或醉心山水,或理性思辨,总体呈现出写地亦写人,写景亦写事,贯越古今、沟通中外的特色。
在《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当中,《忆蜀山》浸润景色的文化背景与历史底蕴,以及景中人、景中事,依旧带有浓厚的文化散文的气息,这一类型是赵丽宏写景记游作品中的典型之一,在写金山、海门、西摩路、徐家汇等地点时亦沿用该类写法;而《纯阳洞奇想》《长江魂魄》等则采用了另外一种思路,将浪漫的幻想与翔实的地理资料的结合,构建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而成的特殊人文地理景观。
赵丽宏将景色放置在文化的经纬当中,去定位公共的文化场域;又将其放在回忆的坐标里,从而构建一个私人化的空间。这种做法使他写景游记的散文脱离了普通游记类型的藩篱,不再局限于对景色的白描,从而在赋形的基础之上更多写意,生发出浓厚的文化散文特质与作家个人特色,做到对登山不止情满于山,而见谷间风、山上月;观海不拘意溢于海,而见海天一色、沧海桑田。
图片
播下古老的种子:文化的舞台与土壤
赵丽宏的散文带有浓厚的文化散文特质,不仅体现在其写景记游过程当中对历史的探寻以及文化的求索,一些对文化进行思辨的哲理散文更加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对文化的兴味。
《饮茶和审美》由瓷器之精美引入中国茶文化之博大精深,在短短的篇幅之中从饮茶的源头写至茶文化的衰退与复兴。《端午的色香味》写端午的青碧之色、花草清香与诗韵,环环相扣,既状风俗,又具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玛雅的断想》则是《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篇作品。这篇关于玛雅文化的散文延续了赵丽宏一直以来对玛雅文化的喜爱,同时采取了颇具赵氏风格的散文创作方法——以思索、追问作为行文的逻辑线索,自问自答,通过追问来铺展推进,并不断地给出自己的见解,既有旁征博引的现实论据支撑,也有浪漫的构想。《长江魂魄》《纯阳洞奇想》等篇章采取同类策略构建了一个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的人文地理景观,而《玛雅的断想》则以大胆的构想为艺术祛魅,为读者展现一段文化历久弥新的吸引力。
在赵丽宏的创作生涯当中,大量围绕不同文化的作品以及在其他类型作品当中时常涉及的文化议题,都反映出赵丽宏对承担文化传播使命的创作自觉以及对文化广泛而深沉的热爱。“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的诗句依旧呼唤着古老文化在大众视野里的回归,万里躞蹀,文字应是文化的归途,也是文化的舞台与土壤。
图片
不失其真,不坠其实:赵丽宏的文学理论
除了内容创作上的匠心独具,《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也再一次集中反映了赵丽宏的文学理论,主要体现为真诚论、扎根论与散文创作标准理论。
真诚论是赵丽宏文学创作最鲜明最首要的理论,赓续巴金《随想录》以来的文统,将真诚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一要义。早在1980年代之初,赵丽宏就曾呐喊:“如果能有一个奇妙的警铃能于无形之中提醒作家们的话,我愿它时时都在人们的耳畔响着:要真!要真!要真!”数十年后,在《当代诗歌的文化生命力》中赵丽宏再一次提出:“让读者共鸣的,最重要的是诗人的真诚。”“真正有生命力的诗一定是以独特的艺术方式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并在《天香与诗心》中予以补充,认为诗歌的作用是“变混沌为清澈,变复杂为单纯,变虚伪为真诚,变世故为天真,变人心叵测为心心相印。”《面对一天繁星——〈世界当代诗歌精选〉序》中则更加系统地对真诚论加以阐释,提出真诚是作文的灵魂。
扎根论是《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当中再次强调的第二个重要文学理论,是真诚论的补充,如果真诚论侧重“心”,那么扎根论则聚焦“迹”,认为文学创作必须扎根现实,才能写得真诚感人,获得共鸣。《扎根大地仰望星空》是赵丽宏对其早年作品《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的进一步回应,在呼唤真善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做一棵树,就必须深深地扎根大地。对一个文人而言,这大地,就是生活,就是现实,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就是我们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就是人间的喜怒哀乐。”《天上和人间》则在一次与特殊读者的邂逅之后有感而发:“诗人可以坐上飞翔的船,去逐云追月,自由翱翔于奇思妙想的天空,然而不可能飞离人间。和心灵联系的,应该是脚下的大地,是生活着的人间。来自人间的声音,才是诗的灵魂和根。”
在《围棋和散文》中,赵丽宏提出了自己第三个重要的文学理论,即散文创作标准的情、知、文理论。其中“情”贯彻真诚论的要求,体现为真情、真话与真诚,是散文的灵魂;“知”则体现为智慧与知识,是作者对事物拥有独特见解的基础;“文”则是文采,体现作者谋篇布局、行文立意的技巧。
这些文学理论,既带有古代文人义典则弘、交约为美的文统与雅意深笃的气质,也兼具当代现实主义作家的社会担当与历史使命,而童心论、梦境论等散见于不同散文当中的理论,亦体现出赵丽宏文学创作的理论自觉,有待于进一步地发掘与整理。
赵丽宏的散文创作因真诚而具风骨,也因真情而动人心弦,给人以求真向善的力量,对赵丽宏而言,“散文是一种最耗心力的文体……是一种亮出自己灵魂色彩的写作”。而在《赵丽宏最新散文精选》中,我们可以看到,纵使已过古稀之年,赵丽宏的创作生命力依旧旺盛,一边与过往的创作不断呼应,一边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如此跨越数十载的创作,如今依旧能够亮出灵魂色彩,仍然保有真诚与细腻的底色,既见之,云胡不喜?
  作者: 叶雨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