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已非物,业已新生——王琳人偶艺术欣赏之一

图片
《物已非物,业已新生》————邦易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看到了王琳老师最近创作的布艺人偶,眼前豁然开朗。这些新的布艺人偶与我以前看到的有了很大的变化。造型越来越趋于抽象,更多地溶入了现代艺术的造型元素,同时更加生动有趣,彫塑感越来越强烈。我惊叹于她不断释放的创造力,敬佩她不断进取的精神。
2019年,由韩美林老师题字《王琳布艺》的《东弦西幽——王琳当代布艺人偶作品展》在青岛文化研究院展出。这次展出是她与丈夫在北京经过了8年艺术创作后首次在青岛展出。展览引起青岛文化艺术界和社会的积极反响,青岛和国内许多新闻媒体都做了介绍和报道。
王琳老师的布艺人偶,之所以能引起艺术界的关注,是因为她的作品在多方面有独特的艺术创新。初看她的人偶,似乎与民间经常看到的“布娃娃”类似,但是她的人偶完全脱离了“洋娃娃”千篇一律的逼真和“可爱”,也区别于民间布娃娃那种毫无新意的陈旧面貌。更重要的是在她的人偶创作中加入了许多现代艺术的造型、色彩元素。她还把平面设计与立体造型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对材料的选择与精心制作的工艺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了属于她个人独特的人偶艺术风格,这是她的难能可贵之处。
王琳老师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从青島著名画家冯凭先生和宋新涛先生。曾在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担任教师。现在是青岛手工艺协会理事,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4年2016年曾在北京京博会和奥加美术馆做过个人展览。她的人偶作品被国内外人士收藏,她的人偶形象也被著名企业选用为吉祥物和专用礼品。
王琳老师虽然年逾古稀,但是她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如终如一。多年以来,她特别关注运用各种不同材料来创作艺术作品。她与传统民间艺人最大的不同是她的艺术视野开阔,涉猎范围更加广泛,无论是中西传统绘画,还是当代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她都怀有浓厚的兴趣,都是她研究的范围。她尊重优秀传统,但不拟古,她喜爱民间艺术,但不摹仿。她乐于创新,她善干把多方面的艺术成分,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王琳老师的艺术创作并非始于现在,据我了解,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就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着力研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手段去制做艺术品。那些在普通生活中常见的棉布、线绳、纸板、泥巴等等,还有许多被人们遗弃的“废物”,在王琳老师眼中都是可以大有用途的好东西。她付出很多精力收集了大量的单色布、条格布、花布,还有麻袋粗布、包装布等,甚至还收集到已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手工布、蜡染布、彩印布。这些众多的材料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她对这些材料精心挑选和搭配,再经过自己千针万线的剪裁缝合,创作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偶艺术品。
应该说,用这类材料制作人偶,不是王琳老师的首创。过去、现在、民间有很多这类作品。但是那些作品大多缺乏艺术水准。而王琳老师的人偶作品,凝聚了她长期研究所获得的感悟,这种看不见的长期投入是非常难得的。她对于莫迪里阿尼、毕加索、贾科梅蒂这些大师的艺术情有独钟。对康丁斯基、米罗、克里等大师的抽象艺术多有学习和借鉴。这些研究所获得的艺术修养,必然反映在她的人偶艺术创作中,使她的这些作品,明显表现出传统性和当代性,村料性和工艺性,彫塑性和绘画性统一的艺术品格。
尽管王琳老师年事已高,但是她对于艺术创作仍然孜孜不倦。现在还在研究用泥巴和其他材料,去塑造自己心目中崇高艺术形象的试验。我预祝王老师不断取得成功,期待为我们提供更有艺术高度的新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