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武汉造”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实现了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的开门红。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快舟一号甲火箭,正是由位于新洲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推出。
2016年8月,武汉国家航天基地落子新洲,这是继上海、西安后正式获批的第三个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也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4年后,基地正式命名“中国星谷”。
中国星谷规划总面积68.8平方公里,重点布局商业航天、高端装备和先进基础材料、冷链粮食物流等主导产业集群。如今,这里已建成8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实现星(空间工程公司)、箭(火箭公司)、云(行云公司)和航天材料(武汉磁电公司)“齐聚”格局,初步形成覆盖上游材料组件供应,中游卫星、火箭和地面设施,下游卫星运营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商业航天战略腹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汉国家航天基地(图片由通讯员王俊元提供)
创设“无证明”城区,全年无休提供专属服务
在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空间公司”)柔性智能制造工厂的智能总装生产线现场,只见MES终端接收到工作指令后,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
记者了解到,空间公司建有国内首条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特征的小卫星生产线,可以年产240颗通用卫星。这里既能进行单颗、小批量卫星的研制生产,也可进行大批量的小卫星生产。去年,空间公司发布了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计划“楚天星座”;今年5月,星座首颗验证星已成功发射。
为支持企业发展,航天基地创设了“无证明”城区,企业只需填写告知承诺书,即可获得相关经营许可证,大大加速了空间公司项目建设。
招聘人才难曾是空间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为解决公司人才后顾之忧,航天基地为空间公司创新“飞地”招聘举措,在光谷租用1000平方米的场地,供空间公司设计人才办公,并提供远程办公条件保障。
记者采访获悉,为服务航天科工集团商业航天产业落地发展,新洲区从各个职能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航天专班,近乎全年无休提供专属服务。航天基地设有中小企业服务站,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手续帮办代办,坚持企业反映诉求不过夜,推广“五证同发”加速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经过5年发展,从零构建起星、箭、云和航天材料齐聚的产业主链,8平方公里的航天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成形。
火箭公司的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两型固体运载火箭形成年产20发生产能力,是国内发射次数和连续成功次数最多的固体运载火箭。
围绕火箭供应链引进上海寰宇火箭试车台配套项目和九天行歌液体火箭贮箱配套项目,在中国航天日签约。围绕卫星供应链引进通用光学载荷配套企业零重空间和卫星测运控配套企业星邑空间,目前正在实质洽谈中。
此外,行云公司建成了我国首个通导遥一体化的“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一期已在PC端上线试运营,拓展了城市治理、水务湖泊、智慧交通、数字农业、地质灾害、安全应急等多个行业应用场景。
园区为企业带来“流量”和“增量”
4月10日至11日,由湖北省粮食局主办的全国粮食头部企业“走进湖北·投资湖北”招商推介会在武汉举行,第一站便来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内的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
“那场活动不仅让我们企业在全国近百家粮油头部企业代表面前得到了展示的机会,活动结束后还有不少龙头企业来考察,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武汉经发粮食物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粮食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在园区活动的助力下,企业既得到了“流量”,更实现了经营“增量”。
粮食物流公司是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旗下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粮食物流产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开发,物流设施、装备经营、租赁,信息咨询服务等业务。
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由粮食物流公司主导投资建设,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民生项目。项目占地约2000亩,规划总投资58.96亿元,包括冷链、粮食两大产业板块,配套建设港口码头、铁路专用线、综合配套服务区等项目。
“招商推介会不仅扩大了金控集团、长贸集团和粮食物流公司在全国的知名度和行业内的影响力,还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粮食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冷链园区于今年2月试运营,截至目前,经营情况领跑武汉市场。
他表示,将依托企业自身金融供应链主业优势,积极招引粮油、冷链、食品、饲料、外包装等传统型生产加工型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围绕高附加值的科技型食品加工企业展开招商,逐步延伸园区产业链并形成闭环,“争取年内吸引到企业前来落户”。
建设“一区四园”,做强“五大产业”
近年来,新洲区以商业航天等产业为引领,加快推进航空航天、冷链粮食物流、高端装备及先进基础材料、智能建造、农文旅等五大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一区四园”空间布局。
锚定中国航天第三极目标,全力建设“中国星谷”,扩展完善航天产业链条。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火箭公司“快舟”系列火箭谱系研发、空间公司“楚天星座”星簇研制发射,全力争取湖北省北斗数据供应链平台公司落户,加快推动绿色船舶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
同时,依托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暨国家稻米交易中心等优势,大力推进为问津、汪集、李集、徐古等四大工业园建设,推动大健康、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产业绿色转型。
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截至2023年,新洲区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家,纳入金银种子企业4家。
新洲区以五大产业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突破性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以火箭公司、卫星公司为主体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以武船为链主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绿色智能船舶产业,以武汉磁电及太力为依托发展新材料产业,助推协卓、中森等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大健康产业链。
接下来,新洲区将重点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促进要素资源集约配置,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治理服务高效的现代工业园区。
(记者朱佳琦 通讯员武经宣 王俊元)
【编辑:肖翩】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