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所发飞廉的诗,这是在“梦回民国”?

《诗刊》2024年第8期“第一现场”栏目,发表了飞廉的9首诗。这得益于《诗刊》公号的推出,才使得像我这样并没有订阅《诗刊》的人,也能读到一些诗了,在此表示感谢。飞廉这9首诗里的第一首,是如下所示的《仁和路20号》。


图片

图片来源于《诗刊》


之所以注意到这首诗,是因为第一句就吸引力了我的注意。“睡前钱塘江边看腊月初五的新月”,印象中,初五能看到月亮的时间是很短的。要看到月亮,一般等到初八以后比较合适。初五睡前就想看到月亮,那就只能说睡得很早了,八点左右就要睡觉。而且,初五看到的月亮也不叫新月,而是上蛾眉月。


而这个仁和路20号,是诗人梦中苦苦寻找的地方。而这一找,竟然找到了1966年,甚至找到了1916年8月16日。为了写这篇文章,不得不在网上搜了一下仁和路20号。终于在汪振国编写的《杭州文史丛编》(政治军事卷)里,看到了一些有关的消息。


“快车到达杭州站时,督军吕公望派参军马燮廷在车站恭迎。陪中山先生至事先预订的清泰第二旅馆(即今仁和路群英旅馆)第26号房间休息。”陪同中山先生一路来杭的有胡汉民、冯自由、邓家彦、朱卓夫、戴季陶、周佩箴等10余人。至于诗中“浙江省立师范第一学校学生的身份”指的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飞廉这首《仁和路20号》,通过“梦”的方式,在反映仁和路20号的变迁历史。而这个梦的终点,就是民国5年,也就是1916年了。我们的诗坛,似乎掀起着一股“民国风”,比如施施然写过《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比如李少君写过《民国的黄昏》。


在诗人的笔下,民国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恬静,那么的自由。飞廉这首《仁和路20号》,也有着梦回民国的意思。民国,真的如我们诗人的笔下那么好吗?好像并不是,否则也就不会有烽火连天、饿殍遍野了。


飞廉通过“梦”来反映仁和路20号的变迁,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至于这首诗好不好,甚至算不算得上是诗,这就不敢随便说了。而这首诗进入《诗刊》的“第一现场”栏目,合不合适就更不好说了。

2024全新改版后的《诗刊》,确实有了一些新气象。但就目前来看,似乎又有点回到老路上的意思了。改版后的《诗刊》,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诗人的简介大大地精简了。原来诗人的简介动不动有好几百字,现在只有十几,最多几十个字,这确实是个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