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监听,还是选择发烧?这似乎是个非常经典的问题。
过往的二十年里,我遇到过很多很多的音乐爱好者,他们出于对欣赏音乐的需求十分想买一款监听耳机,具体是哪种监听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听就很专业,专业的拿来听歌,那还能错得了?
然而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多,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也都会明白,很多监听耳机还真就不太适合纯粹听歌,毕竟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设计来用于录音监听混音监听以及母带制作的耳机,它们由于很强调某些频段的真实感,使得自身或多或少都有些音乐性、欣赏性不足的嫌疑;反之纯粹出于欣赏音乐目的而设计的耳机,往往也不适合进棚干活——术业有专攻,还是要分开买。
看起来,能同时兼顾监听耳机&听歌耳机这么省心省力的耳机,似乎只能存在于理想模式里……但也请不要灰心,伴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前行、以及大厂孜孜不倦的自我革新,这种“想得怪美”的好玩意儿,还真就被做了出来——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上马能提刀下马能耕田,进录音棚能接班7506回到家又能任君徜徉音乐的多面好手,索尼倾力设计,未来有望进入经典殿堂的强力新作——SONY MDR-M1!
提到索尼的音频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索尼的第一台录音机 type G,其后的1964年他们推出的DR-1A则是索尼旗下第一副立体声耳机,后来包括Walkman系列在内的经典数之不尽。而具体到监听耳机这块儿,MDR-7506则是一块无论如何都绕不过的丰碑,这位老将诞生于1991年,三十三年来依旧活跃于无数录音棚和广播台电视台,如果想要统计一下到底有多少歌手明星艺术家戴着这款耳机录过歌,那我恐怕谁都完成不了这个巨量工程。但是呢,7506毕竟打了太久了,如今的市场需求和三十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时候打造一款更新锐、更符合时代需求、也更能在录音监听之余做更多工作的新面孔,这位新面孔,就是MDR-M1。
首先,外观一眼可知,MDR-M1是一款封闭式耳机,这也百分百符合其产品定位,如今大火的MV1虽然很棒,然而若是把使用场景设定到录音监听这种环境下,封闭式就成为了必须。包括对于音乐欣赏而言,在漏音控制和私密性上有显著优势的封闭式也具备更高的环境适应性,无论是大学宿舍还是办公室图书馆,都属于戴个开放式显得冒昧,戴个封闭式则理所当然的地方。经过简单测试,MDR-M1的隔音性能还是颇为理想的。
然后它真的很轻、区区约216g的重量,比7506轻比MV1轻,比大多数全包耳式耳机都轻甚至比很多压耳式蓝牙头戴都要更轻盈,配合贴合度科学的高回弹聚氨酯+柔软皮革耳罩,以及牢靠扎实带有段落感的可调节头梁设计,整体佩戴感受是又轻松又舒适又放心——其实放心这个事儿我都多余说,考虑到7506太多棚子用过太多人戴过,索尼设计的监听耳机有多抗造我相信大家都是有预期的,这玩意儿的质量绝对是伙伴级的,绝不娇弱,各种耐用。
作为2024年的新款耳机,MDR-M1不负众望的采用了可换耳罩+换线材设计,耳罩和线材的拆装都简便得很,这不光方便了自行维修,也使得自行换线变得十分简单,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适用于MV1的4.4升级线材,它们也都同样适用于MDR-M1。
声音方面,SONY MDR-M1配备了专门开发的驱动单元,包括振膜的形状乃至纹路都经过特化处理,这里多说一句,我们可以看到现如今耳机的型号是万花齐放遍地茱萸,而这一切的繁荣都要根植于最最根底的声学研发,这里包括了理论声学和材料学、包括了物理化学精加工制造测试等诸多科学集合。一个足够引领行业先进性的新单元,从立项到设计到测试到定型,那是相当的费时费力费钱,你还要有足够的理论储备、设备储备、人才储备,买来组装是一码事,自己整出狠货,完全又是另一码事。
结果我们来看参数:索尼给MDR-M1配备的这个驱动单元,其频响范围达到了逆天的5Hz-80000Hz!这个数据……只说覆盖范围就已经是7506的整整四倍!头戴耳机的40mm动圈单元里这个频响范围听着都很科幻,只看数据你都能明白这是个多敏锐多给刚性的一副单元,它所能提供的高频信息捕捉会有多优越的细节提升。
而在实际听感这里,MDR-M1的确,第一耳朵就会觉得,它很敏锐很细腻。插上播放器随便播放一张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管乐组和弦乐组上来就能给到“井水不犯河水”的明确定位,且各乐器间音色以及音域的区划很显著——不同于一些倾向于突出混响共鸣的耳机,这里的传递更为强调明确的边界感,随后钢琴奏响,初始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继而加入低音区琴键的带有不错的质感与残响的铺垫,这里你是能很显著的听到不同琴键之间的手法描摹与衔接的,不久之后节奏缓和下来,管乐组复又将情绪带入下一个递进……
我写东西一般是不会具体描述某一段音乐的聆听感受的,之所以破例这么做,实在是因为MDR-M1这副耳机,它对于音乐内容的交待太清楚明白了,诚然这年头更贵的耳机很多,信息量更大的耳机很多,但别的耳机似乎都很难给出这么坦诚直接精确的表述感。真的是不掺杂主观演绎态度,就有啥说啥的做白描,而在白描的同时你也很难不注意到这副耳机在解析力、乐器定位、和透明度上所具备的强大实力——它的背景非常干净,高频挺拔通透微动态令人惊喜,中频平实朴素而不会有明显凹陷(光这一点就决定了它拥有更高的泛用度,起码听流行不会人声疲软),低频在下潜弹性速度感都优良之余给出了看似不多的厚度和打击力度,可若以监听耳机的定位而论,它给得这个低频量感不算少了。尤其漂亮的是,它全频段的泛音都带有不错的松软度,这个松软度使得它听起来绝不紧绷,不紧绷,就具备了更好的音乐欣赏属性。
于是,这么一副耳机,你若是买去做监听耳机,那么它不仅可以非常好的胜任录音监听工作,在混音监听包括母带制作的位置上它也能给你拍着胸脯眼神从容,包括日常练琴(也甭管是电子琴还是电吉他了)它也稳得很,光这个一鱼多吃的本事,就已经青出于蓝。
而若是你说,自己不是音乐行业从业者连个up主都不算,也不学乐器,就是单纯想找个封闭式耳机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听歌用,可不可以选择MDR-M1呢?
我觉得完全可以,因为这副耳机,以其售价而论,或者说以其所处的市场定位而论,它的横向声场在一票易驱动封闭式里虽不算制霸,至少拥有一个不错的横向以及一个非常棒的综合形状——是的,它纵向声场很讲究,更要命的是它是SONY 360 Reality Audio计划的一环,也就是说索尼空间音频所具备的那种“你听的时候发现不同乐器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可能吉他在左上角,贝斯在右下角”的独特玩法,它先天就带了,属于是新时代音乐制作或音乐聆听多出来的武器库。
然后它的三频和解析力是真的,这么干净的背景这么大的频段跨度,在这些前提下给出非常优异的分离度,完全不惧信息量庞杂,回放起来都能清楚分明,光分明就算了它还有较为松软的泛音,以及高频不刺中频不凹低频不硌,整体能给出蛮优秀的聆听舒适度。就我个人而言拿MDR-M1听歌的感觉,大致是轻松闲适的——它不是那种很干巴很匠气的听感,它还蛮和风细雨的,这个氛围纵然不能说多流行多讨好听者,也起码不会让人紧张枯燥。
故而,SONY MDR-M1这副耳机,你要说神奇,它还真就挺神奇的,干起活来长期佩戴舒适、声音细腻精确、能胜任录音棚多面手也就罢了,拿来听歌竟然也毫无违和。48欧姆102dB/mW的灵敏度不算难驱动,差不多的小尾巴/国砖/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就能挺好,对音源可能会敏感一些毕竟具备考官属性,对曲风适应度则全无担心的必要,无论爵士流行ACG摇滚古典你喂啥它来啥,不挑的。甚至于说,如果你想送朋友个耳机,那个朋友之前对这类产品也没啥了解,那你送一副这个,实际上是能帮对方奠定一个十分对路的听音观,听几年这个听下来,以后调音野路子的那些他怕是一耳朵就能发现问题了,无它,因为这个本身太正了嘛!
这么一款堪称监听发烧二合一的“正货”,买一副顶N副用,再加上索尼的号召力包括7506的珠玉在前,SONY MDR-M1的成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甚至也生产个三十几年成为又一颗常青树也不是很难想象——有些好东西,一旦面世,便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