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9月11日至12日,由江苏省科技厅主办、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举行。荔枝新闻推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走进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创新园区等,与专家学者、产业界人士等共话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人才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性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怎样把人才聚到科技创新主战场和产业创新最前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 “最后一公里”?怎样让人才资源“一团火”变成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满天星”?活跃在江苏各地的科技人才奋斗在一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副总”
促进高校与校企“无缝对接”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戴敏自2022年起多了一个新身份:江苏金材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从高校选聘科技副总,是江苏在全国首创的引导企业柔性引进科研人才的机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戴敏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走进了生产一线。
因为从事农业智能化生产管控理论、方法研究,戴敏常常到田间地头和农户打交道。在和农户交流的过程中,戴敏得知了他们的一个困扰:如何减少辣椒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他便联想到膜材料是金材科技的一项主要产品,如果在此基础上研发新型农膜,这既是解决农户的“难题”,也是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就这样,戴敏在金材科技的农膜研发之路开启了。他迅速和企业进行有效对接,组建农膜技术研发团队。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面向辣椒生产种植系统的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架构,并成功开发了一款稀土转光农膜新产品。试验数据显示,稀土转光薄膜材料在保温、透光、蔬菜生长特性、成熟周期等方面与普通棚膜相比均有较明显的优势。使用稀土转光农膜可以使作物的叶枯病、黄萎病等病害率减少2%左右。青椒等蔬果可以提早上市,增产10%-30%。
“在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戴敏表示,企业能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受益于此,团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而对于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科技副总能发挥自身优势,精准“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持续的支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身兼两重身份,戴敏这样的科技人才畅通了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交流渠道,推动校企“无缝对接”,促进双方的协同协作更加成熟、稳健。在戴敏看来,从高校选派的科技副总在为企业创新赋能的同时,也反哺高校院所的科研探索和人才培养。 “比如,我们和金材科技共同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这能促进我们之间更好地合作,也是更好地培养真正面向企业、面向产业的优秀人才。这有利于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科技人才体系,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
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戴敏认为,产学研对接交流大会就是推动产学研更为深入的一个窗口。今年,他也积极鼓励金材科技组织优秀成果参会参展,让优秀成果更好地面向社会。“期待能够看到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
“科技红娘”
助推创新与产业“双向奔赴”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技术经理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纽带,被形象地称为“科技红娘”。
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刘志兵就是一名“科技红娘”,他在“供给端”开展“成果云推广”,在“需求端”开展“技术问巡诊”,促成了近百家企业与学校达成产学研合作。
在刘志兵看来,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接活动就是一个着手点。工作中,他常常组织学校的专家、教授参加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期待借助这样的机会,促成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向奔赴。刘志兵坦言,自己曾认为活动现场对接促成双方匹配的成功率不是特别高,但一次活动中的成功匹配,大大提升了他参加产学研对接活动的信心。
在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的现场,刘志兵了解到丹佛斯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有一个技术藩篱需要跨越。在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后,刘志兵发现在自己组织来参会的专家中,就有一名教授相关的技术成果符合企业需求。 “双方在现场首次交流就碰擦出合作的火花,也是因为这一次碰撞让他们最后成功牵手。”刘志兵全过程跟踪了双方的对接交流情况,持续服务科研团队的技术开发。项目团队最终成功攻克技术难题,解决了企业的迫切需求。
“很多企业来参加对接会其实是带着需求来的,带着想法来的。”刘志兵认为,为供需双方成功搭建“鹊桥”离不开平时摸清专家教授的“真本领”,也离不开对于企业“真需求”的挖掘。 只有了解到企业的真正需要,企业才更愿意接纳、吸收学校的科技成果。
已经从事技术转移工作十余年,刘志兵形成了一套推进供给端和需求端精准对接的理念,对于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介绍说,技术经理人要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这要求技术经理人至少是“五懂人才”,要懂科技、懂投资、懂市场、懂管理、懂政策。
刘志兵解释道,技术经理人既要了解前沿科技动态,熟悉相关应用场景,也要具备其他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要熟悉成果转化流程。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规定及操作程序,才能帮助做好项目对接硬科技孵化服务,加速技术到产品再到产业化的过程。
“江苏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同时,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机制、平台也比较完善。这样的优势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广阔的发挥空间。” 刘志兵希望能继续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效对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眼下,他正期望在即将举办的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与更多的参会企业碰撞出合作的“火花”,有效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荔枝新闻记者/张紫珺 摄像/权廉程 夏天 剪辑/奚宇 包装/ 陈嘉骏 陈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