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记者从黔西南州博物馆获悉,一直珍藏在贵州省博物馆中被誉为贵州“青铜之冠”的珍贵文物——铜车马(辎车),时隔47年首回黔西南州,并将于本月5日至29日在黔西南州博物馆4楼6号展厅《踏遍山河寻故地,月是故乡明——贵州青铜之冠兴义万屯汉墓出土铜车马黔西南首展》中与观众见面。
为何远离故土47年?
在1977年兴义万屯8号墓铜车马(辎车)出土时,黔西南并不具备保管条件,因此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件国家一级文物,让文化得以悠久地传承,铜车马(辎车)被带到了贵州省博物馆,继而成为了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铜车马(辎车)的回家之路
抵达黔西南州博物馆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逐层揭开保护包装。随后,来自省博物馆的资深专家团队对铜车马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健康检查”,确保文物状况良好后,他们开始精心地将文物各部分逐一取出,进行细致的拼接与安装工作。
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的铜车马,又称辎车,不仅是贵州古代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一车一马,总长约140厘米,通高88厘米。铜马体态纤痩修长,神态逼真,昂首翘尾,鬃毛平整,竖耳咧嘴作嘶鸣状。采用分段铸造,子母口套合,栓钉固定,由耳两件,头一件,颈一件,身躯两件,腿四件,尾一件,共11个部件构成。铜车属双曲辕车,由驾马、轮轴和车厢三部分构成。双轮十二幅。卷曲成U形覆瓦状的车棚,厚度仅1毫米,轻柔如纸。整辆车由大约300个零部件组成,是迄今为止国内汉墓出土铜车马最精美完整的一驾,对了解汉代车制、冶炼工艺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此外,铜车马以其沉稳大气的整体设计,深刻体现了和平与包容的文化精髓。基于此独特魅力,其衍生的文化创意产品频繁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桥梁,即国礼,在多场重大外事活动中亮相,足迹遍布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与交流。
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对记者说:“心情很激动,经过了47年,我们联系贵州省博物馆,终于把国家一级文物(铜车马)运回来,让这个铜车马和当地的老百姓见面,和大家一起过中秋,过我们的山旅会。”
本次展览体现了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针。恰逢2024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盛大召开,兴义万屯汉墓铜车马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的惊艳亮相,无疑将成为连接市民与游客的文化桥梁,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艺术享受,让历史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