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集系列片《东风五号传奇》,全了!

图片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327期】


近日
CCTV-4《国家记忆》
播出了5集记录片《东风五号传奇》
从导弹的研制背景
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到中国首艘远洋测量船的建造
东风发射场的全程飞行试验
再到导弹最终的成功发射
该片全景式回顾了我国洲际导弹
东风五号”研制的过程
多个片段在网络上受到关注
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今天
小太进行了全集汇总
小伙伴们快来一起收藏学习

图片

《潜心铸长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加剧。自1957年相继完成洲际导弹飞行试验后,仅数年时间,两国就生产囤积了数百枚洲际导弹

面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于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不过,虽然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但是射程所限,无法进行核反击。加快导弹事业发展,特别是洲际导弹的研制,已刻不容缓。

1965年3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11次会议,批准了七机部提交的、由屠守锷等人参与制订的1965年至1972年《地地导弹发展规划》。按照这一计划,中国将在八年时间内研制出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这就是著名的“八年四弹”规划。

《绝密向阳红》

位于天津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是中国海洋领域的国家级专业档案馆,收藏了大量海洋历史档案资料。在众多馆藏中,一份珍贵的胶片档案记录着一项重大而神秘的国家行动


20世纪70年代,随着洲际导弹研制步伐的加快,寻找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落区的工作被提上日程。

洲际导弹通常是指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远程弹道导弹,在如此长的距离进行全程飞行试验,中国的领土范围无法满足试验要求,浩瀚辽阔的海洋便成为了唯一选择。

然而,在大洋深处寻找一片海上靶场绝非易事,从国际局势到气候海况,各种因素都要考虑在内。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远洋调查的协助。

眼见试验日期临近,尽快组建一支专业思想过硬的远洋科考队,已是迫在眉睫。除了报到时间、地点,其余细节一律不知,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将要参与的必定是件大事。许多人直到多年以后,才逐渐知晓这项国家行动。

要在海上找靶场,还需要有大型的船只。“长宁号”货轮是当时交通部下属运输公司中船龄最短、性能最优的船舶之一。1970年5月,经批准由广州造船厂进行改装,历时两年半完成,命名为“向阳红五号”

《海上千里眼》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各项特殊弹道飞行试验及海上靶场选定工作的陆续展开,研制建造远洋测量船成为另一项工作重点

作为洲际导弹飞行中的“千里眼”与“风筝线”,测量船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导弹试验的跟踪测量任务。

1975年4月,在总设计师许先彦院士的带领下,耗时六年论证设计的测量船总体方案终于通过审查,工程开始进入紧张的建造阶段。

《决胜青山头》

1979年盛夏的一天,负责“东风五号”试验组织计划工作的上官世盘,突然接到上级首长下达的一项任务。

为确保试验成功,“东风五号”全程飞行试验采取“备二打二”的方案。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上官世盘和战友们要将4枚导弹的发射工作全部准备到位,并把其中两枚导弹在一周之内按时打出。而这一切都要在发射场内进行。

《飞向太平洋》

1980年4月底,吕蕴兴、刘志友和战友们集结于吴淞口,他们即将远赴大洋,完成中国首次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海上跟踪测量任务。

这是人民海军自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远洋

如此规模的舰船编队浩荡远洋,很快引起周边国家和西方大国的极度关注。为了尽快穿越第一岛链,整支编队提前关闭了全部通信设备,保持无线电静默

可即便如此,编队刚驶出宫古海峡,还是被外国军舰和侦察机盯上了。

1980年5月9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这一爆炸性的消息让正在太平洋乘风破浪的舰船编队,顿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来源 | 综合自CCTV《国家记忆》

校对 | 樊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