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王道席回应南都、N视频记者提问时表示,应急管理部将完善地方政府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建立相关部门审核把关销号机制,对明摆着的重大隐患不去查、不去改,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近年来,应急管理部等职能部门着力强化责任落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取得了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25.7%,重特大事故下降了45.5%。
但安全管理没有止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用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用专节部署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落实《决定》,王道席透露,应急管理部将致力于两点:一是加快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改革,尽快建成东北、华北、华中、东南、西南、西北六个区域救援中心,形成适应地区灾害特点的关键拳头力量;二是围绕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抓紧修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进一步加强党对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更好实现各方力量和资源的优化协同高效。
无论是努力提高应急指挥的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还是对标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的实战需求,健全救灾物资快速调拨投送机制,尽可能满足灾区老人、妇女、儿童等多样化需求,都是为了全面提升应急救援的能力,让救援救助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其成为有关职能部门关注的重点事项自然在情理之中。
而在着力强化“救”的能力的同时,也需要着力提高“防”的质量。
安全管理,预防有多重要?古人已经用“曲突徙薪”的故事说明,相比于事后焦头烂额地扑救,事前能够准确预判隐患并且提出防火建议显然具有更高价值。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要守住安全底线,预防为主更是最基础的方法论。
忽视“预防为主”,忽视安全隐患,其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近年来,应急救援中不乏一些成功案例,但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论多么成功的救援,只不过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而已,而任何一个生命的价值都不能以金钱来衡量。
常识告诉我们,应急能力离不开日常积累,而风险其实常潜伏于细微之中。要着力提高“防”的质量,就必须抓好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和酿成事故之前。这正是近年来应急管理部多次强调“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根本原因。
遗憾的是,从历年来有关部门公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来看,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弦还是过于松弛了。
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只求经济发展,安全风险的排查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一些职能部门在监管执法中严重失职渎职的现象也不罕见。
现在,应急管理部将完善地方政府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建立相关部门审核把关销号机制是一个信号,它意味着安全责任必将压紧压实,不论忽视还是推卸,责任人都会付出代价。
落实“预防为主”,压紧压实安全责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方面,围绕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此推动隐患治理更规范更专业。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群众对重大安全隐患往往具有很强感知力,因此需要发掘其积极性,以便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公共安全治理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