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姐姐王丽娟,让“袖珍人”有家有业

在海淀区上庄镇白水洼村,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园区,园内有一个特别的艺术群体——北京龙在天“袖珍人”皮影剧团,剧团里近30名皮影艺人都是身高130厘米左右的演员。

图片

“袖珍人”因为脑垂体发育异常,导致身高相对矮小。由于自卑心理和生活环境的相对闭塞,“袖珍人”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多体力工作也不能胜任。但在皮影剧团,这些“袖珍人”每天研究皮影艺术——雕刻、练戏、唱腔、打击乐,过得充实而快乐。

改变他们生活的人,名叫王丽娟,演员们亲切地称她为“影人姐姐”。

王丽娟出生于皮影戏世家。小时候,她经常看到爷爷拿出皮影把玩。看到几个皮子拼起的小人在手中灵巧地舞动起来,王丽娟也喜欢上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艺术——皮影戏。

图片

2000年,王丽娟从老家山东日照来到北京,结识了同样来自皮影戏世家的林中华,对皮影的共同爱好,让两人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妻。“城市里演皮影戏的很少了,在农村,老艺人也像落叶一样凋零了。”两人有一个共同愿望——传承皮影艺术。

6年后,夫妻二人先后辞职,创办了北京龙在天皮影剧团。他们从老家请来老艺人团队,就在小区里搭台子表演。一开始,清脆高昂的唱腔配合打击乐,热闹十足,居民看得津津有味,但时间一长,热闹劲儿一过,观众越来越少。“摞地摊这种方式不是长久之计。”王丽娟对丈夫说。2007年,他们在前门租了一个近800平方米的场地,豪华装修,就连桌子也用的是古色古香的八仙桌。

那时候,演出团队换了一茬接一茬,有河北昌黎的、内蒙古赤峰的……老艺人大部分五六十岁了,接受不了固定的工作时间,演出很不稳定。

王丽娟决心培养自己的皮影戏队伍!

大学生来过,刚开始学得津津有味,但受不了每天枯燥的排练生活;从老家来的孩子们也试过,等新鲜感一过,也走了。就在王丽娟犯难的时候,2007年底,电视上一则“袖珍人”的报道,让她和丈夫有了灵感,“咱们找一些袖珍朋友来学吧。”

经人推荐,王丽娟认识了几位袖珍人。“他们就比我的孩子高一点,看着让人心疼。” 王丽娟回忆。

来自山东的鲁德峰,在此之前是一位仓库管理员。听说北京正在招收像他这样身材的人学习皮影戏表演,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们没有什么力气,高的够不着,重的搬不动,皮影戏恰好避开了这些短板。”

但是刚来到团队的他们,对皮影戏一窍不通。王丽娟便从最基础的操作皮影开始,手把手教。可因为个子小,手也小,大家在操作皮影人上,遇到很多困难。王丽娟特意将表演舞台和道具进行了改良。

正常的舞台底座需要80厘米高,她就把舞台降低10厘米,专门做了一个儿童厅;操作皮影的高粱杆太粗,就换成筷子,演员两只手拿5根就没问题了。王丽娟又请来经验丰富的皮影戏老艺人,传授技艺。

图片

“他们能吃苦,很珍惜这份工作。”这是王丽娟对这群“袖珍人”的主要印象。自如地操作皮影并非一件易事,不仅需要手指灵活,还需要演员们协同配合。皮影人的坐立行走、喜怒哀乐,看起来简单,但都需要操纵者有扎实的基本功。

前3个月的训练很枯燥,要天天学掰杆,吃完饭就练,许多演员的手到小臂练得抽筋,晚上疼得睡不着,但大家还在咬牙坚持。3个月后,几名演员竟能独立演出《东郭先生》《金斧头》等皮影戏了。当演完拿着杆出来谢幕,看到观众热情地鼓掌,所有人也激动得不行。“这是对我们的认可,刹那间觉得之前受的苦都值得。”鲁德峰说。

慢慢地,团队里的“袖珍人”越来越多,小的才十六岁,大的二十三四岁,大家慕名而来。在这里,他们的精气神发生了变化。“有的人刚来面试的时候,因为身高问题不免有些自卑,眼神甚至不敢跟我对视,来这儿几个月就变了,有的甚至有勇气上台主持节目。他们阳光了,找到自我了,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会操作皮影只是皮影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学习雕刻、染色、装订、装杆、操控、配音、配乐、口技等。王丽娟深知,学习皮影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她不断鼓励大家坚持下去,并发挥各自所长,“你们还年轻,学东西也快,没事的时候学几段戏。艺不压身,学会了就是自己的,就算以后不在这儿做了,出去了也能有口饭吃。”

“袖珍人”把王丽娟的付出也看在眼里,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机会。“一个非常弱的人,你给他一束光,会比一个正常人发的光还要强大,因为他很珍惜这束光。”鲁德峰一干就是16年,从零开始,成长为剧团艺术总监。在这里,他不但有了喜欢的事业,还收获了爱情。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女孩李炟橙,2009年4月加入皮影团队,她喜欢唱歌,皮影戏唱的特别好听,每天早上,园区里喊嗓子的“百灵鸟”就是她。陶鹏是剧团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不但皮影操纵得好,还会皮影唱腔、四弦琴伴奏、皮影雕刻,是剧团的文创总监,好多皮影文创出自他手。

图片

许多“袖珍人”演员都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想法多。王丽娟便给了他们更多的创作空间。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在他们的构思下,变成了童话般的故事,用皮影戏展示出来。王丽娟还把这些原创剧目拍成短视频,在网上传播。2023年夏天,门头沟区的洪涝灾害让大家记忆犹新,在海淀区总工会和门头沟区的支持和指导下,王丽娟带领演员们把抗洪救人的故事搬上皮影舞台,走进学校和社区巡演。

围着皮影和袖珍演员转,已经成了王丽娟生活的日常。18年来,她帮助近300名“袖珍人”进行皮影技艺培训,先后有22对袖珍情侣以皮影艺术为媒,相识相爱,找到了归属感,赢得了尊重。“我们不是一个没有用的人。我们像一只小羊,找到了羊群,我们喜欢这种群居的生活。”有“袖珍人”这样说。

“这么多年,没有想过放弃吗?”记者问。王丽娟笑了笑,“最困难的时候想过放弃,但我们不能。”她说,以前创业的时候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皮影艺术传承下去,但后来这些“袖珍人”加入了,“我身上的重担又多了一个,左边是皮影,右边是演员,我想帮扶更多的袖珍人群体。”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