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水塔”失衡将带来什么影响?对话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邬光剑|第二次青藏科考

全文1754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现,过去15年,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变绿,生态系统呈现整体趋好态势。

02然而,气候暖湿化导致“亚洲水塔”变得更暖更湿更暗,引发失衡。

03研究显示,“亚洲水塔”失衡的主要特征是固态水正在快速融化、液态水呈增加趋势。

04未来几十年,下游地区可能会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为“亚洲水塔”失衡导致的冰川融化。

05此外,气候变暖在“亚洲水塔”引发的变化通过圈层相互作用产生广域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循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标志性科学工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近日发布成果,“阐明气候变化影响下‘亚洲水塔’失衡特征和影响,科技支撑水资源与水安全战略”入围十大标志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邬光剑研究员团队发现,过去15年,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变绿,生态系统呈现整体趋好态势。但因气候暖湿化导致“亚洲水塔”变得更暖更湿更暗,引发失衡。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发表。研究显示,“亚洲水塔”失衡的主要特征是固态水正在快速融化、液态水呈增加趋势;从空间上看,液态水增加主要在北部内流区,南部外流区一些流域的液态水呈减少趋势。

对话嘉宾:

邬光剑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过去50多年,人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变暖,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地区是全球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作为中国及周边地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如果“失衡”,将带来什么影响?

“亚洲水塔”有多重要?

青藏高原是中国及周边地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孕育了长江、黄河、印度河、湄公河和恒河等亚洲重要河流系统。

丰富的水资源与巨大的势差使得高耸的青藏高原如同世界上最大的“水塔”,向周边低地区域输送大量水资源。

冰川可以储水,高大山体可以拦截水汽,而冰川、冻土、积雪、湖泊、陆地生态系统又可以调节河川径流,青藏高原也因此被称为“亚洲水塔”。

图片

亚洲水塔的内流区与外流区(北部蓝色区域为内流区,南部红色区域为外流区)。图据受访者

“亚洲水塔”由内流区和外流区组成,内流区主要位于高原的北部与西部地区,在内流区发源的河流注入内陆盆地;而外流区主要位于高原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在外流区发源的河流最终流入海洋。

数据显示,过去50多年,人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变暖。20世纪是过去2000年来最为温暖的时段。1950-2020年,“亚洲水塔”地区每10年升温幅度高达0.3~0.4℃,其升温幅度是同期全球平均值的2倍。

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在未来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RCP4.5)下,相对于1960-1990年的基准值,到2050年青藏高原气温可能上升3.2℃;而在全球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RCP8.5)下,升温幅度将达3.5℃。

图片

1950-2020年亚洲水塔的升温率及与全球平均升温率的对比。图据受访者

“亚洲水塔”如此重要,气候变暖正在威胁“亚洲水塔”。气候变化对“亚洲水塔”的影响过程是什么,以后会怎么变化?只有通过考察研究,才能提出应对方案。

揭示“亚洲水塔”失衡特征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第一次综合性科学考察,涵盖地质构造、古生物、气候与动植物研究等50多个专业,填补了青藏高原研究的诸多空白。

第一次青藏科考结束后,青藏高原资源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化对“亚洲水塔”的具体影响过程成为青藏高原研究学者关注的问题,2017年开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将阐明气候变化影响下“亚洲水塔”失衡特征和影响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怎么理解“亚洲水塔”失衡?邬光剑用冰川对储水量的收支平衡向记者形象地解释:“收入”来自降水等积累过程,“支出”来自融化、渗透、蒸腾等消耗过程。“收入”赶不上“支出”,冰川就会出现负增长。

图片

“亚洲水塔”示意图。图据中国科学院

在邬光剑看来,如果说第一次综合科考是一场大发现科考,那么第二次综合科考重在观察变化。“第二次青藏科考的七年间,科考队员捕捉到了‘亚洲水塔’的变化。”

“在青藏高原,一些海拔较低的小型冰川正在消失。”邬光剑向记者表示,“亚洲水塔”变暗的主要特征是冰川、积雪面积减小和植被变绿共同导致的地表反照率减小。变暗将引起地球系统过程重大变化,引发亚洲季风环流调整,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

邬光剑进一步解释“亚洲水塔”失衡的整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冰川加速退缩、湖泊显著扩张、冰川径流增加和水循环加强。

图片

在西藏山南市拍摄的措嘉冰川。图据新华社

“亚洲水塔”失衡引发连锁反应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中亚干旱地区,高山冰川融水对河川径流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其中“水塔”的功能尤为突出。

在干旱年份,冰川融水对河川径流的补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游地区的干旱;在湿润年份,这种补给又让河川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

“亚洲水塔”失衡导致的冰川融化,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下游地区可能会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图片

在西藏日喀则市拍摄的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绒布冰川冰塔林。图据新华社

气候变暖在“亚洲水塔”引发的变化就像涟漪一样,通过大气圈和水圈扩展到全球,与南极、北极变化协同联动,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循环。

“‘亚洲水塔’平衡变化,通过圈层相互作用产生广域效应。”邬光剑表示,冰川加速消融和外流河流径流量增加,对全球海平面变化产生影响,进而通过对海平面的调整对我国沿海地区产生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