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这么久,终于开海啦
123天,是2024年休渔期的时间。从初夏的海浪,到金秋的海风,我们对海鲜的执念从未改变!
山东各地渔港千万艘大小渔船,犹如即将出征的“战船”,整齐排列在港口,悬挂在桅杆上的红旗迎风飘扬,形成一幅绝美的渔港画卷。
渔船整齐停靠
船头上红旗迎风招展
轰鸣的马达长鸣渔港
整个场面蔚为壮观、气势磅礴
快来看看山东的开海日吧~
开海,山东人“过节了”!
经过四个月的漫长等待,黄渤海将结束4个月的休渔期。
渔船将驶离渔港,开始展开海上捕捞。随着一声开海令下,码头上蓄势待发的渔船在马达轰鸣声、汽笛长鸣声中,拔锚而起,缓缓驶出渔港。
开海,意味着渔民们可以下海捕鱼,大量渔船将陆续出港,驶进海区开启“捕捞季”。
活蹦乱跳的大虾,张牙舞爪的梭子蟹,鲜活肥美的海鱼……几天之后,原汁原味的海鲜将从广袤的大海“游”到山东人的餐桌,并当之无愧地占据C位。
经验丰富的渔民说,去近海的渔船行驶5—6个小时当天就可返航,远海航行则需要行驶20个小时左右,但远海捕捞的品种更丰富,鲅鱼、刀鱼、鲳鱼、螃蟹、舌头鱼……都可收入网中!
山东坐拥全国1/6海岸线,海域面积超过陆地面积,无论是海产品产量还是产值等主要统计指标,山东都连续20余年位居全国首位。
图片| 张文博
对沿海山东人来说,开渔好比过年。从下船到上桌,超过10个小时的都不算鲜。白天捞上船,晚上捧上桌”的“尝鲜”体验拉开序幕!
山东人看重开海,那仪式自然少不了。
在山东,为庆祝开海,许多地方也会举行相关的活动。渔民们世世代代以海为生,对大海心怀敬畏,与海洋“共损共荣”。
这项民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面塑、布艺、葫芦雕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会在现场进行非遗展演展示。
山东竟是北方海鲜第一大省
你可能不知道,山东其实是隐藏的海鲜大省。
也许你会以为江浙、福建等地的海鲜产量会高居首位,其实山东才是海鲜届的大佬。
威海被誉为“海鲜产量第一城”,青岛则是“海鲜养殖第一城”,这两个城市在海鲜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整个山东每年的海鲜产量达到700万吨,这也意味着平均每个山东人可以分到70公斤的海鲜。
究其原因,这和山东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
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由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面围绕形成。因此渤海相对较浅,受到台风影响相对较小,渔获更容易丰收。
同时,渤海也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对周边的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成就了许多知名的景点和沙细浪缓的沙滩。
海鲜产量背后是科技加持。制图 / 吴玖洋
渤海作为中国最北的海域,水温较低,海鲜生长较为缓慢,因此能够积累更丰富的多糖、氨基酸等风味物质。这使得渤海中的海鲜更加浓郁鲜美,尤其适合扇贝和海参等生长。
山东另一侧的黄海则是一个水域广阔,海底地形多样,洋流复杂的海域。这种复杂的环境为众多的海鲜提供了生长繁衍的机会。
黄海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海鲜,从“虾中之王”的对虾,到巨大的魁蚶,再到以肥美著称的乳山生蚝。
打开初秋味蕾的食物必有山东海货。待船归岸后,闪闪发亮的多种海鲜会被热情抢购,新鲜海产品将进入千家万户,走上百姓餐桌。
且不说海鲜产量颇高的威海、烟台,海鲜养殖厉害的青岛、日照,就连并不临海的鲁中地区的济南、淄博都可以在凌晨抢到第一网海鲜。
一夜之间,第一批归航的上万斤海鲜被“瓜分完毕”。秋风起、鱼儿肥,让我们一起享受大海的馈赠吧~
主要码头推荐
鱼虾蟹,都要吃个够
等到满载的渔船陆续归航,一筐筐鲜活的海鲜沿着蜿蜒的码头,层层叠叠地堆放在岸边,被人们挑选,你是否在纠结该怎么吃?别纠结啦!蒸、煮、炒、烤,全要吃个够!
全都要吃个够
首先是螃蟹,螃蟹对于爱吃海鲜的人有着谜一样的吸引力。
秋肥时节的赤甲红、梭子蟹,硕大坚硬的前螯满是结实的蟹肉,肉质紧实富有弹性,更有一丝鲜甜,原汁原味的清蒸是料理它的最高礼节!
海鲜里的网红“皮皮虾”,在山东也叫爬虾,它有着无法比拟的鲜味,虽然它的壳很硬,但肉质鲜嫩,海味十足,不管是椒盐、蒸煮、还是香辣,每一丝虾肉纤维里都饱含着大海的精华!
对虾肉厚味鲜、营养丰富,是许多人的最爱,不管是水煮、油焖,还是其他做法,就能把大虾的鲜美所激发。
而那些其他品种的小虾,在山东被制成“海米”,煲汤的时候扔上几粒,一锅汤便有了灵魂。
价格低廉,但味道鲜美的贝类应该是许多人的最爱!
扇贝、花蛤、海虹……或清蒸!或做汤!或一撮蒜蓉、几粒花椒、两片干辣椒,热油—大火— 爆炒,这滋味!让人不能忘却与啤酒的完美搭配。
当然,还有各种海鱼:银光闪闪的刀鱼、蒸炸均可的鲳鱼、肉厚刺少的鲅鱼等等,总能在山东人手中变出一百种花样。
如果再有选择困难症,那就来一份海鲜大咖吧,各式各样的海鲜一锅打尽,想吃什么你说了算!
今日,渔船驶向大海
期待
渔民朋友们撒下金秋“第一网”
收获来自大海的礼物
希望渔民朋友,一帆风顺!满载而归
快来山东,感受开海的热情和海鲜的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