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不是电子产品加四个车轮,无人驾驶能否在一到两年内全面实现?

全文1485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表示,汽车本质上是一个电脑、一个电子产品,甚至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只是加了四个轮子。

02他认为,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的实现时间可能缩短至1~2年,但现阶段还远未到车辆高度同质化的阶段。

03由于燃油动力汽车依然是基本盘,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之间的价格差距仍需逐步缩小。

04另一方面,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在配套的管理体系与法规完善之前,在小范围试运营。

05周鸿祎预测,智能座舱生态定义汽车价值的目标可能还需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因为仍有燃油车存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4年亚布力企业家第二十届夏季年会在广州举行,论坛期间,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再对汽车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大致内容为:

传统车企里的宝马奔驰等车企最大的失误就是把汽车看成一个机械产品,只是在机械产品上增加智能功能。但对于特斯拉、华为、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来讲,车本质上是一个电脑、一个电子产品,甚至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只是加了四个轮子。换句话说: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所以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原来预期可能还要5~10年时间,现在可能预计还有1~2年就能全面实现。未来汽车如果没有大模型则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座舱,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哪怕马力再强劲,驾驶操控感再好,这车可能也卖不动了。

图片

观点1

汽车是“电脑加四个轮子吗?”

现在看来还有些为时过早。

以软件定义汽车价值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汽车的机械素质依然非常重要,并且汽车依然是机械产品。想要实现软件定义车辆价值则必须全面完成汽车电动化,而这一目标必然不是三五年内可以实现的!之所以说汽车电动化是基础,原因是电动化会带来车辆性能的平价化。通俗来说就是电动机总能让汽车具备高性能,同时动力电池组下沉式设计又能提升车辆的操控极限;并且体积小巧的电动机可以自由布局,可以让曾经主要用于中、高端汽车之上的“后驱系统”应用于主流车。

图片

一旦性能和操控高度同质化,主流车和高端车无法在这两方面体现出差异,“汽车作为汽车”的价值自然会被削弱;解释汽车则需要从其他方面体现出价值,在网络时代里自然要以云端生态来实现,其基础正是周鸿祎所讲的智能座舱。

图片

然而,路得一步步的走。

现在还远没有到车辆高度同质化的阶段,并且燃油动力汽车依然是基本盘。

目前远远没有实现同级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完全同价,售价在15万元以内的大部分燃油车在空间、配置等方面与新能源汽车相比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并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带来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甚至于地库都在逐步排斥新能源汽车。这一系列的矛盾点需要很长的周期来逐一化解,现在根本不是用软件定义汽车价值的阶段。

图片

观点2

一到两年内能实现无人驾驶吗?

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味道。

现在有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吗?正确答案是没有。至少面向C端市场用户的商品车是一辆都没有!所有品牌的量产新能源汽所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等级均为L2级,就算是周鸿祎所投入的合众新能源旗下的哪吒汽车也不例外。

那么此时说一到两年内实现无人驾驶就是毫无依据的玩笑话了,或者说是给自家的汽车产品所属阵营站台。L2级充其量是辅助驾驶,在整个系统使用过程中,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驾驶员的观察,其连“有限制的自动驾驶”都不算。

参考下图。

图片

真正的“有限制的自动驾驶”应当是L4级,完全自动驾驶对应的标准是L5级——L2级的概念是“还在新手村。”L3级充其量才算是刚刚能“出门历练。”可是为什么现在连一台符合L3级标准的商品车都没有呢?因为只要达到该标准则驾驶员在使用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过程中,因系统软、硬件导致的交通事故都要由车辆制造企业负责!所以车企们为了规避责任总不会将其升格定义。

并且无人驾驶汽车不只需要车辆自身的软、硬件技术达到高标准,车路云协同的基础还有智慧交通网络。可是智慧交通路网体系的建设成本是极其高的,而一些非工业城市并不具备建设该路网的能力,尤其是在现阶段里。

图片

综上所述,周鸿祎的观点不敢苟同,无人驾驶短期内只能在出行市场小范围试运营;在没有配套的管理体系与法规之前,在智能驾驶汽车从某个角度分析依然无监管的基础之上,就算是出现带有“≥L3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也鲜有人会去使用。毕竟系统出现问题很难确责,用户势单力薄,遇到问题面对车企也只能任由定义。至于用智能座舱生态定义汽车价值也还早得很,只要还有燃油车,那么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

拭目以待,两年后的周鸿祎或许会因为今天的预言而无地自容。互联网企业主导工业企业是技术发展趋势但不见得是社会发展趋势,物极必反,互联网企业掌控工业产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