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终于对就业歧视问题出手了!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的通知》,聚焦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虚假招聘、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就业歧视、违规收费等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管理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在加大就业歧视监管和惩处力度方面,通知要求:
“防止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含有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
“对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招聘信息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法采取行政约谈、通报曝光、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智联招聘董事长、CEO郭盛表示将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并持续通过多种方式审查企业及发布职位是否含有歧视性内容。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然而,在现实中,仍有不少求职者因年龄、性别等遭遇一道道用人单位设置的就业门槛。
其中,年龄歧视在种种就业歧视中尤为突出。“35岁门槛”也成为许多职场人绕不过去的痛。
九成网友支持立法惩治35岁就业歧视
本次两部门通知,明确提出要对相关机构“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招聘信息”进行惩处,或许是立法惩治35岁就业歧视的开始。
智联招聘发布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85%的职场人认为存在“35岁门槛”。
近年来,不少政协委员建议立法惩治“35岁”就业歧视。
2022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呼吁相关部门通过立法方式惩治“35岁”就业歧视。
在@中国青年报 曾经发起的网络调查中,有近九成网友支持洪明基委员的建议。
职场年龄歧视再不扭转,社保将难以为继
中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也越来越高。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从1985年的32.25岁上升到2021年的39.42岁。
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早就远远超过了35岁。
不过,“劳动力人口”并不等同于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劳动的人口。这个群体包括两部分: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我国社保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即用当年从劳动者缴纳而来的社保养老基金,进行支付当年要付出给退休人士的养老金。因此,如果越来越多中年人失业,谁为养老金买单呢?社保将无以为继。
取消招聘年龄歧视,不妨从公务员招考做起
在今天的中国职场,35岁是个槛,大厂裁员往往将线卡在35岁,国家公务员招考也大多将年龄定在35岁。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指出,正是公务员招考的年龄限制,成为企业“借口”。“以前一些企业会找‘借口’,认为效仿机关单位招工的做法没有错,如果机关单位带头取消35岁的用人限制,这些企业也逐渐失去依据。”
吕国泉认为,“一旦取消了(公务员招考年龄限制),利用政府机关的公信力和示范性,会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一些互联网大厂带来正向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