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张锋团队揭示首个真核基因编辑系统Fanzor的结构多样性和DNA切割机制

图片

题图 | 张锋


2023年6月28日,张锋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论文,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了第一个RNA引导的DNA切割酶——Fanzor,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CRISPR样系统,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且具有独特的基因编辑潜力,可以在重编程后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编辑。相比CRISPR-Cas系统,Fanzor系统非常紧凑,更容易递送到细胞和组织中。而且,Fanzor系统没有旁系切割活性,可实现更精准的基因组编辑。


2024年8月28日,张锋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Diversity and DNA Cleavage Mechanism of Fanzo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展示了Fanzor蛋白在不同生物中所表现出的分子多样性,并深入解析了其通过RNA引导的DNA切割机制,为进一步的基因工程改造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2021年9月,张锋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论文,发现了一类广泛的转座子编码的RNA引导核酸酶,并将其命名为OMEGA系统(包括IscB、IsrB、Tnp8),它是CRISPR-Cas系统的祖先。

而Fanzor是一种由转座子编码的真核TnpB-IS200/IS605样蛋白,来自真核生物的Fanzor蛋白与来自原核生物的Tnp8具有远程同源性。对Fanzor蛋白的生化表征表明,Fanzor是一类DNA切割内切酶,使用ωRNA来靶向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这是首次在包括动物在内的真核生物中发现这种机制。

张锋团队发现,Fanzor系统可以在人类细胞的目标基因组位点上产生DNA插入和缺失,但其最初在剪切DNA方面的效率低于CRISPR-Cas系统,通过系统工程改造,张锋团队在Fanzor蛋白中引入了一系列突变,可使其活性提高10倍。此外,张锋团队还发现,与一些CRISPR系统和OMEGA系统中的TnpB不同,真菌来源的Fanzor蛋白没有表现出旁系切隔活性(Collateral Activity),也就是说,Fanzor不会在RNA引导下切割目标位点附近的DNA,这意味着,Fanzor可能实现比CRISPR-Cas系统更精准的基因组编辑。

在这项发表于 Cell 期刊的最新研究中,张锋团队通过冷冻电镜解析了来自不同物种的Fanzor蛋白以及不同构象下的13个结构,包括来自藻类Guillardia theta的GtFz1、真菌Spizellomyces punctatus的SpuFz1和寄生真菌Parasitella parasitica的PpFz1。

这些结构揭示了Fanzor蛋白在RNA结合、DNA识别和切割中的独特性。例如,该研究发现,尽管这些蛋白在RNA结合界面上表现出保守性,但在DNA靶向临近基序(Target-adjacent Motif,TAM)的识别和负责切割的催化位点上存在差异,尤其是GtFz1的催化三联体中出现了非典型的N残基,这一变化增强了其体外DNA切割活性。此外,PpFz1中的一个独特结构域被发现能够与一种称为亲环蛋白(Cyclophilin)的蛋白质结合,提示其可能在寄主生物的生理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发现揭示了Fanzor蛋白在基因转移和寄生关系中的潜在功能

此外,该研究通过解析不同DNA结合构象的结构,揭示了Fanzor如何调控自身以激活DNA切割活性。在GtFz1中,未结合DNA的状态以及两个结合了不同形式DNA的结构展示了REC结构域在R-loop形成和稳定中的关键构象变化。而在SpuFz1和PpFz1中,研究解析了具有不同数量Guide/DNA碱基配对的结构,揭示了RuvC结构域中的一个环状结构(通常被称为“Lid”)对蛋白激活的关键调控作用。该研究还发现,这个Lid能够随着Guide/DNA配对碱基的数量发生构象变化,从而调控蛋白的激活。通过对同源蛋白家族的模型分析,研究团队还发现这个Lid区域在所有Cas12、TnpB和Fanzor家族蛋白中都可能存在构象适应性,暗示了一种广泛存在的RNA引导核酸内切酶活性的激活机制。

图片

总的来说,该研究通过来自不同物种以及不同DNA结合构象的Fanzor蛋白结构分析,揭示了该家族蛋白的分子多样性,并揭示了Fanzor蛋白的激活机制。该研究不仅深化了领域对Fanzor家族分子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基因编辑工具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