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出现的上腹痛、早饱等临床症状可反复出现。长期消化不良影响患儿所需营养,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降低、渐进消瘦等,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本期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戚蒙医生为我们分享了一例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治过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病例特点
青春期男孩,慢性病程,因“恶心、上腹痛3月余”入院。
平时喜吃零食,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2kg。平素喜食零食;
查体:体型偏胖,剑突下有压痛,其余查体无特殊。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0.42g 口服 bid;
神曲消食口服液:10mL 口服 tid,餐后半小时。
生活饮食调理:
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进食太多零食,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加强体格锻炼。
随访情况
D7:
患儿口服药物过程无不良反应,服用1周恶心消失,上腹痛减轻。
查体:上腹部无压痛。
D14:
患儿上腹痛明显减轻,无恶心,大便正常。
查体:无异常。
D28:
患儿无恶心、腹痛,体重增长1千克,大便正常。
查体:无异常。
治疗体会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上腹痛、上腹灼热感或反酸为主要表现,而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感染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常见临床症候群。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很重要,需要排除很多疾病,也要注意各种报警症状。其诊断标准:36月龄以上儿童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以下3条:
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腹胀、早饱以及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②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③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流程:
对初诊患者有针对性的选择辅助检查:
可选择性检查项目,主要针对报警症状,排除器质性疾病,而非针对FD的评估。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一般治疗:教育、信心、生活方式、饮食。主要仍然是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药物治疗:抑酸药及抗酸药、促动力药、赛庚啶、根除Hp治疗、中医中医治疗、微生态制剂。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治疗方面,需要饮食调整、精神心理调整,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促动力药物、PPI、益生菌活菌制剂,以及一些中药辅助治疗。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由于副作用、年龄限制等,儿童使用较少。PPI制剂儿童虽然能用,但对于非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使用起来患儿家长会顾虑较多。因此我们选择了中药联合益生菌的治疗方案,安全性、依从性均较好。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症状。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在菌株组合、菌群数量上存在优势,BLE菌株组合,在人体内安全性、稳定性更强;(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活菌)三菌合理调配,有不同的成长繁衍速度,可以定植于肠道的不同部位,补充正常生理性细菌,抑制肠道中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菌类甚至病原菌;改善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其中指出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治疗消化不良的辅助用药;益生菌制剂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指南: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益生菌可改善粪便肠道运输时间,增强肠道的运动频率,使排便次数和粪便黏稠度明显改善,并且可以缓解排便疼痛和困难症状,降低功能性便秘的复发率。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
李颖 主任医师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妇儿中心主任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三级岗位。主编专著4部,参编5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2篇主持课题研究4项,参与科研4项,荣获省级奖科研成果8次,其中一等奖4次。
学术任职:
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
山东妇幼协会儿童急危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研究型医院协会小儿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研究型医院协会小儿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会常委
山东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委员
山东病理生理学会炎症感染发热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东省儿科呼吸道感染医学协作组委员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
济南市卫计委健康教育专家库专家
作者简介
戚蒙 主治医师
擅长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儿童消化内镜操作,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便秘及肝脏疾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学术任职:
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分化儿童消化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