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家家庙铁槛寺,应该读“kǎn”,还是读“jiàn”?

贾家族人在京城,死后要叶落归根回到金陵祖坟安葬,便在京郊建立一座铁槛寺,用来安置灵柩,以备祭祀。

(第十三回)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帖,好为送灵人口寄居。

铁槛寺,是京城贾家人在世间最后一处中转,代表“亡故”。

图片

关于铁槛二字,原文也有交代。

邢岫烟说妙玉最推崇宋代范成大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贾宝玉听后恍然而悟:“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

贾家的铁槛寺,肯定并不是典出范成大的“千年铁门槛”,但铁槛的意思却相同,代表富贵门阀。

铁槛寺的“槛”字,读法一直有争议,到底是读“kǎn”还是读“jiàn”,不搞清楚就不明白宁荣二公当初建立铁槛寺的真意。

槛有两个读音,分别是“jiàn”和“kǎn”。

图片

槛“jiàn”有两层意思。

一为栏杆。比如“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为囚笼。《说文》:槛,栊也。从木,监声。囚罪人之牢也。故囚车曰槛车。

古代用作运兽用的有栏杆的车,或者押运囚犯的囚车,可做槛。

槛“kǎn”指门下的横木。为门槛,通门坎。亦称“门限”。

像门槛,窗槛,特指门窗下面那个格挡。

门槛最初为木质,后来演变多种,包括石质、金属制等。

铁门槛,就属于金属制门槛的一种。其实大多属于木包铜的形制。

如今的入户门仍旧会有一个矮矮的门槛。

图片

寺庙、宫殿和古代园林,依旧是高门深槛。需要高抬腿才能迈过。

年深日久很多木质门槛,都会被无数代人踩的凹下去一块。

清代郑板桥有《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又有五言絶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

郑板桥作了四首诗,写家信给弟弟,嘱咐他教授儿子“且读且唱”。由于孩子还小,就让坐在门槛上学习。

门槛,对古人是极为重要的家庭象征。

古人认为门槛是祖先的肩膀,只能迈过,不能踩过。

图片

迈门槛时大多男为左腿,女为右腿。小孩子不可以踩门槛上顽皮蹦跳。去人家做客,更不可以踩门槛。

第二十八回,王熙凤吃完饭“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是极为豪放不羁的行为。被长辈看见是要受批评的。

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礼记》规定:大夫士出入君门,不践阈。不踩踏门槛为君子之礼,被后世严格规定。

门槛作为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为最外一层防护。

周代开始便有“祀门的活动,以对门神礼敬。

图片

两汉门阀兴起,门第、门风成为评价一个家族权力、地位、文化、品味和礼法的标准。门槛高低也便有了尺度。

谁家的门槛越高,说明主人身份越尊贵。

皇宫门槛高,宗庙门槛高,寺院门槛高。代表了神权。

王公贵族,公卿大臣门槛次之,体现各自权力和地位。

门槛由此被赋予了“资格”的意思。

现如今动辄形容的“门槛高低和入门标准”,都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门槛高,代表难、高不可攀,形容当时门阀士族地位。

比如晋国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

比如汉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等。

图片

隋唐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这些高门大族传承百年千年,他们家的“门槛”,作为富贵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被后世引用。

范成大嘲讽这些世家大族“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就是讲这些人如《好了歌》所唱“古今将相今何在,荒草一堆土没了”

宁荣二公尽管也知道这个道理,却逃不过为儿孙计的牵绊。

他们给家庙取名铁槛寺,希望贾家能够超越那些古往今来的世家大族,长盛不衰,永葆富贵。

显然,铁槛寺的槛,应该读“kǎn”是不错的。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您或许还喜欢看:

请帮忙点击“在看、点赞、收藏、转发”,您的赞赏,是最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