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乡发展空间日渐优化,惯有“重庆后花园”之称的北碚,将提质升级为都市休闲旅游“新门户”。“北碚开拓者”卢作孚所描绘的“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游览”图景,在百年后的现在徐徐铺展。
8月2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北碚区专场,重庆北碚区相关负责人围绕“厚植生态底蕴深耕绿色发展奋力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中打造北碚样板”做主题介绍。
缙云山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
缙云山全景(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8年6月,为了配合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62万余平方米建构筑物被集中拆除。
彼时,这是山上村民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
三年间,绿意重返缙云山。数据显示,缙云山植物资源比1999年开展保护区植物调查时增加441种;创新推出退地入城和异地迁建两种方式,引导核心区和缓冲区203户、520名居民全部搬出自然保护区;累计栽种植物77.5万株(棵)、覆土复耕复绿48.1万平方米,实施了黛湖、腾龙垭等生态修复工程。
为破解缙云山综合整治“后半篇”发展难题,让原住民“就地”享受整治成果,2023年9月,北碚区启动缙云山“一心四片”民宿改造计划。
缙闲居民宿(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缙云山“一心四片”民宿项目已有20户签订了改造协议。
如今,经过整治后的缙云山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8.6%,缙云山片区2023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8亿元,整治成效转变为发展效应,形成了一套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生态治理经验。
近三年,32个温泉度假、精品民宿、生态农业等文旅康养和田园综合产业项目落地北碚,激活1400亩缙云山甜茶园、缙云青梅、缙云糖梨等产业,实现缙云山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2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达9.5%。
缙云山日出(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夜爬缙云山观日出火热出圈,凭风看云观景台、黛湖等成为网红打卡点,接待游客44.84万人、消费3.06亿元。
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
据介绍,重庆长江造型材料公司每年回收铸造废旧砂近20万吨,废旧砂综合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
近年来,北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领域的企业正在用新技术提质增效,以绿色化、智能化新品替代高能耗、高污染设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向“新”而行。
据悉,以四联光电、神驰机电为代表的180余家企业正开展绿色改造工程,全区累计获得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认定12家。
近年来,北碚聚焦未来产业,不断催生新领域新业态新赛道,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显示,2023年,北碚智能传感器关联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4%,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67.8%,居全市前列。
科学城北碚园区(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以智能传感器为主攻方向的科学城北碚园区,更是集群效应显现。2023年,园区新签约智能传感器关联产业项目13个,涉及智能制造、封装检测等多个应用领域;北碚片区传感器产值实现约90.21亿元,同比增长20.4%,并成功创建重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智能传感器示范区。
创新“沃土”与科研“大脑”的结合
北碚是一片“科创热土”,有驻区高校4所,科研院所19个,专业技术人才4.76万人,市级以上科创平台293个,创新创业资源丰富。
近年来,北碚以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全力构建优良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作为重庆市首批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之一,校地合作不是新鲜事。此前,一批合作早已结出硕果。
数据显示,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共溢出2500多项科研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0%,累计孵化创新主体近1000家,带动全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超3000家,带动2万余名毕业生在成渝地区创业就业,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3年全市第一。
打造“孵化”平台,投入1.4亿元重构2.5万平方米物理空间,成立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建成研发中心34个、孵化引育企业227家。
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造“加速”平台,建成8.5万平方米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始终保持80%以上入驻率,强化贴息贷款、股权融资等资金支持,着力解决科创企业“1到100”的成长问题。
一部分西南大学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已经享受到了环大学生态圈建设下带来的福利。
一座古镇“链”起城乡融合
夏日炎炎,偏岩古镇成了市民游客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偏岩古镇夜景(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5月,修缮一新的偏岩古镇开门迎客,30万游客慕名而来。历时8个月保护性修缮、全业态升级,老街原有的文物古迹、特色民居建筑、古树名木,均以“保护性修缮”的方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从7月初开展的第十二届金刀峡镇消夏避暑美食季活动,更是将文创夜市、亲子运动、坝坝茶馆等系列活动安排在竹溪河中举行。
游人在偏岩古镇游玩(北碚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一方面,依据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实施有机更新;另一方面,为城市留住根脉、留存记忆、留下“老味道”。
“十四五”期间,北碚计划投资约5亿元,重点推进了68个小区、16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7个城中村建设和10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
依托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北碚区活化利用卢作孚纪念馆、雅舍、柏林楼等文化场馆,对外开放近100处,擦亮北碚“百馆之城”新名片。
一子落,满盘活。“北碚区以和美乡村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为抓手,推动全域整体大美。”北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5510万元,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占比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