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已经乘坐专机抵达了北京。按照原定计划,他将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同时另一个情况也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那就是他在中国的这3天,否能等到中方更高级的接见。
这样的猜测绝非全无道理,因为类似的事情确实发生过。在此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国的时候,他就得到了中方更高级别的接见,而这一安排此前是没有公布的。至于是早就确定但秘而不宣,还是临时做出的安排,外界暂时还不得而知。
沙利文这次来中国,是他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期间的首次访华。考虑到他是拜登政府中真正的决策者之一,中方对他有其他安排并非不可能。
除此之外,一些迹象还显示,相比接触拜登政府的其他人,中方似乎更倾向于跟沙利文沟通。
事实上,该说法也不算空穴来风。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王毅外长与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谈;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两人在马耳他见面;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双方在泰国曼谷进行接触。而这一次,还是王毅外长和沙利文,地点则在中国的主场。
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两人足足见了4次面,这个沟通频率绝对是说不上低的。而且我们也都知道,在过去那段时间里,中美关系因拜登政府的一系列错误行径受到了严重影响,双方的沟通一度大范围中断。而重新打开中美沟通大门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王毅外长和沙利文在维也纳的见面。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沙利文?理论上来说,美方那边派出沙利文和布林肯,都是合理的选择。然而为什么在以上4次中美会谈中,美方那边都是由沙利文牵头的呢?对此,英国《金融时报》透露了一些内幕。
按照这家媒体的说法,来自中美消息人士的话显示,中方更乐意和沙利文接触,而不是布林肯,虽然沙利文的立场同样强硬。
这一情况其实是能解释得通的。一方面,外交谈判也是要讲究沟通的艺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格,起到的效果也可能截然不同。在沙利文自己看来,他对于改变中方立场没抱希望,但致力于保持沟通和管控分歧。
另一方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不止一次在涉华问题上,公然发表严重错误言论,多次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相对来说,沙利文则显得有些低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作为与中方沟通的代表,沙利文或许比布林肯更合适。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头提到问题的答案,显然就相当有意思了。因为这可能事关未来好几个月的中美关系。当然,事情的最终发展方向,还是要看中方的安排。
别看拜登政府已经到了执政末期,但具体到刚刚抵达北京的沙利文个人上,还是相当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种种迹象都显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可能都要与这个人打交道。
虽然在美国的政坛中,政客可以说是一茬一茬地换,美国政府的换届,也往往会带来巨大的人员和政策变动,后一任政府在某些事情上采取与前任完全不同措施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人物的影响是长期的、甚至跨越党派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推动中美建交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他在生前曾表示,在中美建交之后,除了拜登之外的历任美国总统,都邀请他到白宫讨论外交政策,包括个性鲜明的特朗普。
事实上,拜登本人也是一个例子。他在担任总统前,曾在奥巴马政府内担任过副总统,并担任过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拜登更是早在1979年就访问过中国。
这些情况都说明,在与一些美国政客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做好更长远的打算,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沙利文。
要知道,沙利文出生的时间是1976年,今年也只有48岁。这个年龄放在美国政治中是非常年轻的。更重要的是,沙利文在44岁的时候,就已经坐到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位置上,进入了核心决策层,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之一。
这个职务虽然不像国务卿那样拥有实权,但其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他也不会参与到与中方的一系列会谈中。事实上,从他的履历来看,此人也确实是非比寻常。
从教育经历看,沙利文是妥妥的精英,而他的从政生涯更是一帆风顺。在这一过程中,希拉里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沙利文也借此成为了奥巴马政府中关键的一员。在拜登赢下大选后,沙利文也来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毫无疑问,至少对于民主党来说,沙利文是他们不可多得的精英和依仗。而且考虑到他48岁的年龄,沙利文之后还有的是时间,再往上走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或许也需要做好和他长期打交道的准备。甚至有比较尖锐的观点认为,比特朗普还难缠的沙利文,可能会成为中国需要重点应付的对手。
不过,由于现在已经到了拜登政府末期,因此他也不得不考虑之后的事情。从目前来看,他短时间内或许有两个选择。
如果哈里斯赢了,他有可能留在新政府内,并继续担任高级职务。毕竟对于这样的政治精英,民主党没理由不用。但如果特朗普赢了、共和党上台,沙利文入职新政府怕是没戏了。可能会像2016年希拉里败给特朗普那样,回到学术界,在一些大学、研究机构蛰伏一段时间,等待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