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核“瘦身” 促基层减负

王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过频过繁问题”。这一指示既是对基层工作现状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提升治理效能、激发基层活力的有力号召。科学考核不仅能够提升行政效能,更能够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因此,考核的设计和实施要考虑到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化繁为简,精准施策,从考核体系、考核方式、考核审查等方面出真招,真正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精准点穴,让考核体系成为导向发展的“风向标”。科学的考核体系能够凝聚干事创业合力,真正让基层工作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合理设置指标,要聚焦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注重实绩与实效,深度精简考核体系,剔除重复、冗余指标,确保每项指标都有明确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不贪大求全、不盲目增设,最大限度压减基层考核指标数量,从源头上为基层减负。严控考核内容,要对纳入综合绩效考核的指标,严格规范考核内容,切实聚焦重点难点和痛点堵点,禁止将日常性、常规性工作纳入考核,杜绝出现简单以工作台账、工作报表等形式评价考核对象的现象,提高综合考核工作质效。

量体裁衣,让考核方式成为检验成效的“试金石”。构建高效、差异化的考核新生态能够激发组织活力、提升工作效能,进而为各单位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减少考核频次,要遏制考核频次过多的问题,规范日常管理,严格控制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优化合并同类督考事项,确保每一次考核都能精准聚焦,避免多头重复、扎堆调度。突出差异化考核,要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充分考虑各单位发展方向和职能定位等方面差异,通过指标差异、权重差异、目标差异等方式,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单位工作成效,构建一套既具普适性又不失针对性的考核模式,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与科学性,让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认可。

周详审慎,让考核审查成为评判指标的“度量衡”。推行考核审查是对考核工作的深刻反思,也是推动考核工作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加强指标深入自查,要对综合绩效考核事项开展全面自查,针对考核工作中指标设置过多过细、交叉重复、调度频繁、增加基层负担等问题逐项审查,如实查摆短板不足,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开展指标广泛联查,要联合相关部门对考核依据、范围、方式等内容进行综合研判,让考核的组织者、执行者、被考对象共同研究制定考核内容,汇聚多元智慧,共绘考核蓝图。

(作者单位: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

策划:吴永功

统筹: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