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只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吗?

图片


有研究发现,90%以上的3~5岁儿童都曾感染过EB病毒,并且近些年随着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的改变,学龄期儿童EB病毒感染发生率逐年增高。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临床常见,然而,EB病毒感染只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吗?下面介绍几种EB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



IM


1.IM的临床特征
本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伴随着肝脾肿大、皮疹、眼睑水肿及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IM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也可发生如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2.IM的诊断(表1)
表1IM的诊断依据[2]
图片

3.原发性EBV感染的不典型表现:在婴幼儿可为无症状感染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果血清学证实为原发性 EBV 感染,其临床表现不符合典型IM的临床特征,而以某一脏器受累为主,如肝炎、间质性肺炎和脑炎等,若除外其他病原所致,则可诊断为相应脏器炎症,如EBV相关性肝炎、EBV间质性肺炎或EBV脑膜炎或脑炎。


CAEBV


1.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
CAEBV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提示可能与宿主免疫功能和病毒致病之间平衡被打破有关。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为EBV持续感染T细胞、NK细胞或B细胞并克隆性增殖,表达潜伏感染抗原和部分裂解感染抗原,较少病毒颗粒的产生。根据克隆性增殖的感染EBV的细胞类型,CAEBV可分为T细胞型、NK细胞型和B细胞型。以前两者为主。

2.CAEBV临床特征:
IM样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主要有发热、肝脏肿大、脾脏肿大、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贫血、淋巴结肿大、蚊虫叮咬局部过敏、皮疹、皮肤牛痘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等。CAEBV的病程迁延、反复,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淋巴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功能衰竭、消化道溃疡或穿孔、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肌炎、间质性肺炎等。CAEBV预后较差(T细胞型预后更差)。

3.CAEBV诊断标准(见表2)
表2 CAEBV的诊断依据[2]
图片


EBV相关HLH


1.EBV-HLH概念
HLH是一类系统性高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和婴儿期高发,细胞因子风暴在其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HLH分为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EBV-HLH是由EBV感染诱发或相关的HLH。其病理生理机制为EBV感染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缺陷,并异常活化,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及巨噬细胞活化,从而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严重者未经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2.EBV-HLH临床特征
表现为持续发热、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凝血功能障碍和铁蛋白及可溶性CD25升高等,还可能出现皮疹、肝功能受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器官衰竭等,其中约30%-73%的HLH患儿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癫痫、脑膜炎和意识改变等),这类患儿往往预后较差。EBV-HLH病情发展快,病死率超过50%,需早期诊断和治疗。

3.EBV-HLH诊断标准
表3EBV-HLH的诊断依据[2]


小结

EB病毒感染在儿科常见,临床上出现EB病毒感染的患儿,儿科医生不能只想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需多方面考虑,及时发现及早期治疗可能危及患儿生命的相关疾病。

参考文献:

[1] 张奇武,胡德强,魏荣胜.儿童EB病毒感染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3,34(03):110-113.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11): 905-911.

[3] 任敬怡,曹黎明.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治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 50(2): 125-128.

[4]卢根,申昆玲.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04):315-318.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