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逝世,年仅60岁

确诊肺癌后,潘孔寒仍牵挂着病人,关心和支持重症医学科建设发展。




撰文丨黄思宇


“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儒雅谦逊、兢兢业业、严谨厚道的优秀医生感到无比悲痛和深切哀悼,潘孔寒主任为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医院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对于潘孔寒主任的英年早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院长在医院发布的悼念文章中表达悲痛之情。


生前,潘孔寒担任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会长,也是浙江省杰出的重症医学领军人物。2024年8月17日23点13分,潘孔寒主任因病医治无效在医院逝世,享年60岁。


图片
潘孔寒主任。本文图片均来自浙大邵逸夫医院


医院的悼念文章中,对潘孔寒主任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肯定。“是为医学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更是以‘慎独’律己、以‘诚善’待人,能够直面人生挫折与挑战、能够团结和带领团队劈波斩浪的一生,是为无数同仁与后辈树立榜样的一生。”


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医生们,也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同事、可敬的师友而纷纷表达怀念之情:


“我的职业入门老师潘孔寒主任风度翩翩,学识渊博,兢兢业业。”


“对刚踏入重症医学的新人,潘主任倾囊相授,严格要求,但更体贴同事。”


“潘主任工作严谨,终身致力于重症医学,坚守重症一线,无数次将病患从生死一线中救回。”


“潘主任是位绅士,一生正直,一生光明磊落。”


“一幕幕的回忆疯狂涌现,泪水决堤。我们到今日依然很难接受您已远离我们的事实。潘主任,我们永远爱您。”


图片


潘孔寒出生于浙江温州,原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毕业后,先后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工作,生前担任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重症心脏、重症感染等研究领域做了多项开创性工作。


从医数十年,潘孔寒对重症医学有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带领下,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重症医学中心。


2020年初,潘孔寒临危受命支援武汉,接管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区,后主动请愿转战武汉肺科医院,在武汉度过47个不眠之夜。他参与救治了一名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冠的患者,患者术后长时间服用抗排异药物,抵抗力很差,但停掉抗排异药又会升高移植肾排异的概率,很难找到平衡点。潘孔寒与其他科室医生仔细制定治疗方案,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最终康复出院。


新冠疫情期间,潘孔寒也参与了浙大邵逸夫医院新冠肺炎筛查与诊疗规范制定,为医院各临床科室,以及外国卫生部长和医生提供专业指导。


图片


作为浙江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会长和省内杰出的重症医学领军人物,潘孔寒也积极为重症医学科发展建言献策。疫情期间他指出,要深入思考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建设问题,尤其是医护人员应急能力的提升,当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批重症患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譬如呼吸机缺乏、检查设备缺乏)优化资源分配,最大化地利用自身临床积累和经验去解决更多问题。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重症医学的学科规模同样亟待扩大,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医院ICU床位占比达到了20%左右,这一点我们差距还很大。”潘孔寒在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采访时说。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常常要面对更多的死亡、进行更多沉重的家属对话。潘孔寒认为,重症医学科医生要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要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如何给患者最有温度的关怀,如何尽可能使家属平静地接受患者的不良结局。他指出,善心是成为医者的首要条件。


图片

潘孔寒为患者过生日


作为重症医学科主任,潘孔寒每天都和危重症患者打交道,有时候忙起来要熬通宵,工作压力很大。潘孔寒曾经表示,接触了这么多患者,他对自己的健康也有些担心。他患有高血压,已经在服药降血压。


一年前,潘孔寒确诊肺癌。医院发的悼念文章中表示:潘孔寒主任以顽强的心智与坚定的意志,勇敢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始终关心与支持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发展,牵挂着病人,在与死亡打交道最多的战场上守好了最后一班岗,留下了铮铮不屈、可靠温暖的背影,在生命的最后篇章里书写下刚毅不屈、慷慨潇洒的精神丰碑。


潘主任,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