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职业,更是责任!院士专家进藏义诊,护佑生命留下技术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杨瑞静)对于藏族人民而言,前往大昭寺的朝圣之路,是他们人生中坚守的信仰之路。而对于医生来说,传播健康、护佑生命,同样是他们漫长职业生涯中不变的信仰追求。

为进一步提升西藏农牧民干部群众的健康水平,8月15日~8月18日,由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主办,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拉萨市人民政府、日喀则市人民政府、拉萨市卫健委、日喀则市卫健委协办的第三届“西藏人人健康”院士专家进藏义诊活动在拉萨市、日喀则市正式开展。

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位医生齐聚西藏,远离城市喧嚣,踏上雪域高原,只为将健康理念带到这片土地。


“帮个忙”

图片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信仰者们朝拜的终点,他们长途跋涉、三步一跪,心无旁骛且坚定不移。对于远赴西藏开展义诊的医生而言,究竟是什么样的初衷驱使着他们不远万里、不畏海拔之差地踏足这片土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原副主任王伟民的答案是:情怀驱动。“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原地区医疗条件相对滞后。看到这一差距的王伟民,“就想要帮点忙”,“我们有责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此地,为这里的医疗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这个“忙”,一帮就是三年。从日喀则到拉萨,从大型医疗机构到偏远乡镇卫生院,“西藏人人健康”公益项目的足迹遍布各地。
这一次,王伟民同样“帮了大忙”。短短三天内,他成功进行了三场手术。其中,一位年过六旬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尤为令人印象深刻。她因胸痛和心功能不全而多年求医,造影检查更显示其三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但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细小且浅表,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患者长期高枕卧床,痛苦不堪,若不及时治疗,患命将岌岌可危。
命运转机出现在“西藏人人健康”公益项目的到来。王伟民看着这位高原上的糖尿病患者病历——三支血管病变、心功能EF值<40%、心衰……“我们必须血运重建进行介入治疗。”他当即与同样经验丰富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原主任张大东携手合作,共同制定手术方案。整个手术过程仅用20分钟便顺利完成。期间,王伟民与张大东还不遗余力地向在场的当地医护人员讲解手术治疗策略、关键步骤及器械的选择和操作要点,分享自己的专业见解与实战经验。

图片

王伟民(左)与张大东为患者实施介入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望大幅提升。这不仅是对患者人生的重大改写,更是使其重燃生活希望的转折点,扭转之前看似绝望的局面。

“传递个经验”

图片


同样扭转治疗结局的,还有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张智健
一位42岁患者来到张智健面前坐下,诉说着自己的苦恼:尽管已被确诊为支气管炎并接受了相应治疗,为何病情还总是反反复复?
经过一系列深入的询问,张智健终于揭开了困扰患者已久的谜团——这并非简单的支气管炎,而是一例相对少见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图片

张智健(左)与张云桃查看患者影像资料
不正确的诊断也就导致了不恰当的治疗方案。患者此前接受的用药方案,在张智健看来,只能治标不治本。于是他给患者重新调整用药方案。拨乱反正后,一个可预见的结果是:患者症状将得到有效控制,复发频率将大幅降低,肺功能将得到极大改善,从而不影响其日常生活。
张智健强调,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正确的治疗手段可以使患者几乎感觉不到疾病的存在。否则,患者将不断经历输液、住院等折磨,这对个人及其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这些经验正是当地医疗机构所欠缺的。“特别是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病种差异及专业特色,在内地因人口基数较大,一些少见病可能并不罕见,但在西藏则可能被忽视。”拉萨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云桃提到,这种经验差异提醒我们在未来诊疗中要考虑到少见但重要的疾病。与此同时,他期待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推动西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等专家来”

图片


关于这次义诊的故事,说不尽也道不完。来自中科院和工程院相关领域院士、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心血管学科专家及肿瘤科、耳鼻喉科、骨科、呼吸科、妇科、产科、儿科、中医科等各学科专家共分为9个小组,分赴拉萨市2家医院、日喀则市2家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分别开展诊疗及复诊活动,接诊超过5000人次。
然而,无论是王伟民还是张智健,他们共同将目光锁定在了重症及少见病之上。因为“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医生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张智健说。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无论是东海之滨,还是草原戈壁,亦或是雪域高原……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之上,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十余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一座座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西藏拔地而起,一批批来自全国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前来开展医疗援藏,西藏已建立健全胸痛中心、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藏医藏药等服务体系,400多种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疗,包虫病、大骨节病、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曾经肆虐西藏的疾病得到历史性消除和防治。
在这次义诊活动中,王伟民明显感受到当地在心血管病诊疗领域所取得了显著进步。这片土地上却笼罩着另一层阴影:当地居民对于本地医生的信任度似乎并不高,对于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也停留在起步阶段。这一点,在王伟民所遇到的另外两例手术患者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位是体重超标的男性患者,因气短难忍而求医,却对造影检查持抵触态度;另一位则是年仅14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尽管当地医院已经具备介入治疗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却拒绝接受治疗。
“他们本可以在本地得到及时治疗,却坚持不手术,或者等专家来再手术。”这种“等专家来”的心态,并非王伟民所乐见。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有些患者会随意丢弃X光片等检查和用药资料,导致再次就医时无法提供之前的治疗方案。张智健指出,这种行为使得医生难以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每一例案例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在西藏地区的重要性。只有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个人健康管理中来,才能够真正实现“人人健康”的愿景。
或许,这也是“西藏人人健康”公益项目要持续下去的意义所在。

让“西藏人人健康”

图片


援藏不在援一时,而在谋长久。
“西藏人人健康”公益项目于2021年9月由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发起并实施,旨在进一步改善西藏自治区高海拔地区健康医疗条件,有效提升西藏人均寿命数值,并通过对民众开展地缘性病症心血管专科健康体检项目,以及相关疾病的专业化诊疗,进一步改善西藏自治区高海拔地区健康医疗条件,不断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义诊中的霍勇 摄影:顾成炜
“经过四年不懈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医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活动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成为推动健康西藏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是作为“西藏人人健康”公益项目发起人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霍勇引以为豪的成就。
霍勇强调,在医疗的舞台上,医生是主角,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活生生的人。这些人不仅存在于医院内,更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医生不应仅局限于医院之内拯救生命,更应为社会带来健康光芒,倡导健康文化,推动健康理念在社会层面的普及与实践。
于是义诊的同时,在西藏自治区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进藏专家在拉萨市4家医院,日喀则市2家医院,以专题研讨、学科培训为重点,开展“西藏自治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推进培训会”“高血压诊疗能力提升培训会”“西藏自治区肿瘤规范化诊疗学术会议”“西藏自治区耳鼻喉科专项学术会”“耳鼻喉科手术义诊演示”“眼科手术义诊”“抗高原反应临床研究项目专题会”等相关专业学术培训交流活动。
无论是开展义诊还是学术培训,他们都致力于将健康的种子播撒在西藏,更是期望通过提升全民健康意识,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因为在这里,朝圣者的信念是心无旁骛,只一心向佛;而他们的信念是医者仁心,是一心推动“西藏人人健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