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越过三八线,逼到中国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乡,直接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威胁远东和世界和平。在这危急关头,党中央和毛主席以雄伟的气魄和非凡的胆识,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易才学在这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45师135团3营7连2排的一名战士。
易才学1930年出生于黔西县(今黔西市)花溪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贫读不起书的易才学自5岁起就当放羊娃,打着赤脚撵着羊群爬山越岭,自小练就了一身强健的筋骨。悬崖绝壁他敢爬,翻山越岭他健步如飞,是寨里有名的“飞毛腿”。
1951年初,志愿军部队出国作战,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冒着枪林弹雨、弥漫硝烟,驰骋在崇山峻岭中。我军突破美军防线,强渡北汉江,把敌人赶到三八线以南,直抵汉城(今韩国首尔)城郊。在给敌人重大打击后,我军转移至金华地区与敌对峙,稳定了整个战局。易才学经过了血与火的战斗,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作战本领。
文工团员向战斗英雄易才学献花(资料图片)
在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中,第一天敌人集中了300多门大炮,出动了40多架次飞机,向我军两个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山头阵地狂轰滥炸,发射炮弹3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多枚,山崩地裂、烈火浓烟,空气为之烧灼,山头削低了两米,防御工事全部被炸毁。敌人7个营兵力在27辆坦克的掩护下,分梯次向我军疯狂进攻。我军坚守阵地的9连、1连战士,发扬大无畏的精神,依托坑道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战斗。在打退敌人40多次进攻后,转入坑道防守。敌军1个营兵力爬上我军地面阵地,构筑碉堡企图固守。
上甘岭战役示意图(资料图片)
1952年10月14日,在争夺与反争夺的上甘岭战役中,孙占元被指定为反击部队的突击排长,易才学是这个排的第一爆破手。当他们冲出坑道,势不可挡地逼近敌人约100米时,被我军炮火轰击残存的四个碉堡以16挺重机枪和无座力炮、迫击炮的密集火力阻击。这时,被称为“飞毛腿”的易才学已迅疾猫着腰冲到第一个火力点前,顺利炸毁了第一个碉堡。可是,易才学却因此暴露在敌人的面前,成了第二个火力点猛烈射击的目标,几次想冲上去,密集的弹雨使他抬不起头来。排长孙占元用更为猛烈的扫射,将敌人的火力引到他的左边,指挥易才学从右边上。但敌人打出的照明弹使阵地如同白昼,前进中的易才学又暴露在敌人面前,第三个碉堡又向易才学猛烈扫射。易才学这时看清楚了,自己正处在第二、第三个碉堡之间,处境万分危险,无论先炸掉任何一个,另一个绝不会放过他,任何延误都会给反击部队带来重大伤亡。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易才学毅然决定连续爆破。尽管他知道,仅仅6米的距离,连续爆破,他不可能逃离冲击波的伤害。他却没有丝毫犹豫,抓住被排长火力吸引的瞬间,迅速将爆破筒掷向第二个碉堡,接着将四颗手榴弹飞速投进第三个碉堡。易才学成功了,连续两声巨响,两个碉堡被炸毁。易才学被震昏,鼻孔汩汩地流着鲜血。
排长孙占元看到两个碉堡同时被炸后,立刻提起机枪往上冲。不幸的事发生了,敌人的最后一个碉堡向孙占元猛烈开火。他的双腿被打断了。孙占元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痛,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顽强地从血泊中挣扎着爬向易才学躺着的地方。
当易才学醒来的时候,看见断了腿的孙占元依然指挥着战斗,易才学流着泪要为排长包扎,可孙占元果敢地说:“不要管我,先炸掉碉堡!”正是孙占元的坚毅与无畏激励着易才学爬向了敌人的最后一个碉堡。
敌人的尸体成了掩护易才学的屏障,他机智地爬到了一块大岩石下。原来,敌人的碉堡就在这块岩石的顶上,离地有10多米,无路可上。这时,易才学攀岩越岭的本事有了用武之地。然而,更不幸的事发生了,正当易才学逐渐接近碉堡时,排长孙占元为了易才学,为了战斗的胜利,与迂回上来的7个敌人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同归于尽。
失去了机枪掩护的易才学,处境更加危险,但是为排长复仇的强烈愿望支撑着他,终于爬进了位于敌人碉堡前的交通沟。在6个火力点向他喷出火舌的同时,易才学将爆破筒投进了敌人的碉堡,一个翻身从陡岩上滚下来。紧接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最后一个碉堡被炸毁了。
随着冲锋号响起,易才学又重新攀上陡岩,成为反击部队的先锋。他架起敌人丢弃的两挺机枪,竟连续射出了1400多发复仇的子弹。前沿阵地又重新完整地回到志愿军手里。
据统计,易才学在这次战斗中共缴获轻重机枪14挺、卡宾枪73支、火焰喷射器2个,歼敌百余人。
智勇双全成榜样
易才学机智勇敢,战绩卓著,被誉为“智勇双全”的战士,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二级国旗勋章。他受到了时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的接见。
1953年4月,易才学被选为志愿军青年代表,光荣回国参加了首都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庆祝活动,出席了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此期间,易才学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接见。他还将随身携带的一支卡宾枪刻上自己的名字,送给当时在北京访问的苏联共青团代表团。
在随中央慰问团赴西藏途中,经过重庆时,受到了在重庆考察的贺龙元帅的亲切接见。贺龙高度赞扬了易才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并对当时23岁的易才学说:“小青年,你机智、勇敢、灵活,好,很好!”之后贺龙与易才学热烈拥抱,并拍照留影,遗憾的是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在易才学多次搬迁中丢失了。
1954年夏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凯旋归国后,易才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二排排长,接替一级英雄孙占元职务。他是135团12名英雄中两位幸存者之一,干部战士对他十分尊重。然而,易才学从不以英雄自居,时刻以老排长孙占元为榜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工作兢兢业业、待人诚恳直爽。
1958年,易才学因战斗致残转业到黔西,历任县商业局保卫科科长、重新公社副社长、中坪区副区长、城关区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1986年10月当选为黔西县第二届政协常委、副主席、贵州省政协委员。易才学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也是一位受人尊崇的工作模范。到地方后,易才学默默无闻、只知奉献、不计索取,把心思完全用在工作上。有一年,重新公社遭遇百日大旱,他不顾伤痛,主动要求到灾情严重的龙塘寻水挖沟,一身汗、一身泥,引水灌田。中坪公社癞子岩的枧槽漏水,他带领10多名社员,不顾生命危险,率先爬上离地200多米高的悬崖陡坎抢修枧槽,确保了100多亩秧田的灌溉用水。
并肩战友终不忘
1997年,当年与他同在135团的战友李承信编写的《135团战史+抗美援朝战争》一书完稿后,团党委决定对部队进行一次传统教育,派李承信专程到黔西请易才学回部队作战斗报告。
易才学到部队后,受到了热烈欢迎。团长王林魁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茶话会欢迎他,团领导、各营主要干部,抗美援朝老战士,易才学的老连长、离休团参谋长张计发(电影《上甘岭》人物张忠发原型),模范护士王清珍(电影《上甘岭》人物、坑道女卫生员王兰原型),师长石财以及师机关代表前来参加。老首长、老战友、英模功臣欢聚一堂,气氛十分欢快热烈。易才学在部队一个多月,他和老连长在全团军人大会上作报告后,又应邀在地方干部代表会上作报告。他们以亲身的经历讲述了上甘岭战役的经过,讲述了黄继光、孙占元以及许多有名和无名英雄的事迹。勇士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艰苦顽强、浴血奋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与会同志,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次生动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他们还到7连营房看望了干部战士,并参观了连队跳伞训练和军事表演,对部队改建空降兵后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易才学返回家乡时,部队特派黔西籍战士胡嘉珑陪送。
退休后,易才学过着淡泊宁静、节俭朴素的生活。生活中,他虽然长期受着伤残和疾病的困扰,但从不向组织提过分要求,时时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发展。最让他念念不忘的是那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埋骨他邦的战友;是像黄继光一样舍身堵敌人枪眼,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抗美援朝战士;是双腿被打断后仍掩护自己炸敌人碉堡,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老排长孙占元,以及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烈士。每年春节,他都要按民间习俗为他们设灵祭奠。
省委领导常关怀
2000年10月24日,贵州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王寿亭一行驱车100多公里,专程赴黔西县看望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战斗英雄、荣立特等功的志愿军老战士易才学。
来到黔西县城西路57号易才学居住的平房中,王寿亭紧紧地握住了老英雄的手,还向他献上一束鲜花,代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向70岁的易才学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晚年易才学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深情回忆战友孙占元。(资料图片)
王寿亭说:“易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这不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光荣,也是贵州人民的光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易老不计名利,勤勤恳恳地工作,为家乡的发展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发扬这些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团结奋进,把贵州建设得更好。”
2005年3月6日,易才学因病医治无效,在黔西县城家中逝世。噩耗传来,全国各地的志愿军老战士无比悲恸,李承信代表贵州志愿军出国作战回忆录《血沃金达莱》编委会和《烽火铁血鸭绿江》编委会,代表在河南的易才学生前老连长张计发、威宁籍模范护士王清珍,并以老战友的名义向易才学表示深切的哀悼。
贵州省政协、省军区、毕节地区政协工委(今毕节市政协)、毕节军分区等单位都先后发来了唁电并送了花圈。大街小巷立起一排排花圈,长绳短杆挂起一副副挽联。易才学生前战友、志愿军战士饶鹏飞的挽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巍巍雄风血染上甘岭,继承光荣弘扬传统默默无闻汗洒黔西县”正是他一生战斗和工作的写照。(作者史宏拯系原黔西县政协退休干部)
编 辑:侯宏宏 王 璐
编 审:孙良贵 李金贵
监 制:杨 超
总 监 制:李 霓
来 源: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