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伟人的丰功伟绩
循着伟人在天津的光辉足迹
邓小平与天津
小平同志与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一同来津,出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入朝参战前在天津召开的军事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小平同志着重指出:“要把困难估计得多一些,多做些准备,不要看得太容易,满不在乎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人往往有容易走向反面,变成悲观失望,所以大意不得。”
小平同志与彭真同志来津视察东郊区(现东丽区)四合庄乡新立村的试验稻田。
小平同志与杨尚昆等同志来津视察东郊区(现东丽区)新立村、河北区鸿顺里人民公社和天津大学。
10月9日,河北区鸿顺里人民公社。邓小平指示陪同参观的市、区领导:一定要组织好人民生活。
在天津大学,邓小平勉励天津大学师生要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说,大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科学研究,新大学新工厂,要办大事办新事。你们的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约有五千人,这些人都做研究工作,潜力是很大的。他还说,各大学研究出来的新东西,要交流经验。摆在一起大家评比,看哪个高明。但是有一条,只许明争,不许暗斗,这也是共产主义风格。
小平同志出席在天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通称“天津会议”。会上,他作了《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很严肃的原则性问题,不要庸俗化,庸俗化对我们不利,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不利。”他的这篇讲话,事前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同,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识。随后,中央就此问题专门下发文件,从而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
1963年天津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1963年10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12月在天津召开的“河北省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邓小平在题词中热情讴歌了祖国和人民,写道:“防洪斗争的胜利,是集体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胜利”。
小平同志陪同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顾问委员会主席阮友寿一行来津,参观了天津广播器材厂等单位。
小平同志陪同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及王后参观天津杨村陆军某部。
小平同志来津视察,接见了天津市区、局以上领导干部和各界知名人士,视察了河北区黄纬路住宅工地,参观了新型建筑材料展览,并对天津工作和城市住宅建设作了重要指示。
九月二十日下午,邓小平和彭冲同志亲切接见天津市区、局以上领导干部和各界知名人士,并和他们一起照了像。
九月二十日下午,邓小平和彭冲同志在林乎加、黄志刚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二建二工区黄纬路四片住宅建筑工地,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邓小平听取市建材局技术处领导干部汇报新型建筑材料性能。邓副主席视察工地时还对城市住宅建设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邓小平同志对天津刚刚进行试点的企业改革十分关注,他针对来料加工和引进技术改革企业管理的情况指出:搞来料加工,引进新技术,要大批组织,经常更换花色品种。企业要能独立经营,为此,要派强的干部管理,收入要分成。从上海、天津、广东搞起,几百个,成千个带起来,搞富、搞活。凡这样的工厂,管理要按人家的方法,这个对我们来说叫革命。
1978年9月视察天津时,邓小平同志对天津丰富的旅游资源非常感兴趣,认为应该充分挖掘、利用,他说:天津可以搞旅游,旅游事业搞起来更好一些。
小平同志等在天津杨村机场观看空军某部战备训练汇报表演。
小平同志来津视察,听取了中共天津市委领导的汇报,并就真理标准讨论问题,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方针,加深理解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1979年8月视察天津期间,他针对天津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你们要考虑天津的发展方向,搞一个总体规划,把方向定下来,就可以搞得活一点,发展快一点”。
改革开放后,市委决定恢复出版晚报。报社的同志恳请邓小平题写报头,他欣然命笔题写了3个潇洒、雄浑的大字:“今晚报”。这不仅是对今晚报人的激励与鼓舞,更是天津人民的光荣,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天津文化出版事业的关心与关怀。
1984年7月1日,《今晚报》创刊,此后,由邓小平题写的《今晚报》报头,与毛泽东题写的《天津日报》报头,天天和天津人民以及全国广大读者见面。
1984年正值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烈士的家乡河南省委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吉鸿昌将军牺牲50周年纪念辑》一书。邓小平应烈士后代的请求,题写了书名,表达了他对革命烈士的深情厚谊,对烈士后代的亲切关怀。
小平同志来津,视察了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环线、河西区体院北街和红桥区咸阳北路居民小区、古文化街,并参观了天津汽车制造厂、天津摩托车厂和自行车厂生产的样车,他还为“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1983年7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高度赞扬参加引滦入津工程的解放军指战员,称赞他们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又省,为全国重点工程作出了榜样。1983年9月11日,位于天津市三岔口河口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1986年8月20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期间,得知引滦入津已经三周年,遂欣然命笔为“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题字。
1986年8月20日,邓小平同志视察红桥区居民小区时亲吻在这里游玩的孩子(白郁)。
1986年8月,邓小平抵达天津开发区视察并题词。
8月21日,在去天津港的路上,天津港负责人向邓小平同志汇报说,天津港下放地方两年来经济效益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吞吐量增长百分之二十二,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压船问题。邓小平同志听说后十分高兴,他说:“天津港下放两年来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你们权,其中最重要的是用人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邓小平看到津塘公路两侧大片的空闲土地时,不禁感慨道:“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你们这里有些设施比上海好,有些情况办起来可能容易些。”在天津港,他参观了集装箱码头和集装箱装船作业,对天津港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管理的成功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在天津火车站的塔楼上,高高矗立着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天津站”,这是邓小平1988年题写的站名。1988年10月1日,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全市人民瞩目的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各界群众表达着喜悦之情。从此,络绎不绝的旅客走进天津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邓小平的题字。
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后,由上海返回北京途中经过天津西站,在专列上亲切接见了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并就加快天津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这天早晨,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市委副书记聂壁初同志早早就来到西站。上午8时20分,邓小平同志的专列徐徐驶入站台。他们随即登上专列,简要向小平同志汇报了天津的工作情况。小平同志听后十分高兴,对他们说:你们一定要大胆地干,大胆地闯。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