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稻田里来了一群生物防治“特种兵”

图片

卓豪生态农业科创园里成片水稻穗粒饱满,长势正盛。王戎供图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敌昆虫资源发掘利用与新产品创制”项目推进会在成都温江举行,“两院”院士宋宝安、柏连阳、张克勤等专家和农业相关部门、企业嘉宾走进位于温江区万春镇的示范点位——卓豪生态农业科创园,深入示范项目试验田实地观摩,了解项目试点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这种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可持续绿色防控新模式,既能实现减药控害,又能推动提质增效,得到与会院士们的一致点赞。

4项技术、全程控制水稻虫害

化学农药用量减少80%以上

走进万春镇和林村,卓豪生态农业科创园里,成片水稻穗粒饱满,长势正盛;田间的埂道上,盛开着各色鲜花,穿插种植着不同品种的草本植物,这些鲜花和植物并不是为了美观,它们在这个稻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但有害虫,就有控制害虫的天敌。在卓豪生态农业科创园,“天敌昆虫资源发掘利用与新产品创制”项目组选择了“赤眼蜂”作为天敌昆虫,对水稻螟虫等害虫进行控制。

“我们在季节早期或者水稻螟虫产卵期,人工释放天敌昆虫赤眼蜂,从而有效控制虫卵,降低水稻生长期螟虫的种群基数。害虫进入幼期后,则通过田埂上的栖境植物和蜜源植物等,提升天敌昆虫种群数量,控制害虫的若虫、幼虫和蛹数量,保障生物防治效能。害虫成虫期运用理化诱杀技术,多技术协同精准防控水稻害虫。”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首席科学家陈学新说。

试验田埂上种植的凤仙花、万寿菊、芝麻、秕谷草等显花植物,就是为天敌昆虫赤眼蜂的生长繁衍提供有利条件;而另一种名叫“香根草”的植物,则拥有抑制螟虫卵发育的特性,配合应用性信息素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水稻螟虫当代成虫及下代幼虫的种群数量。

陈学新介绍,这种生物防治技术更需要精准协同,比如,需要种植优质抗性水稻品种;要对田间虫情进行预报和实时掌握;在应急防控时,还需要选用生物农药和天敌友好型农药等。结合水稻和害虫的全生长周期,项目研发团队基于“双全程”策略,通过天敌昆虫生物防治技术,试验田的水稻生长前期不使用农药,全生长周期化学农药用量减少80%以上,稻田生态系统控害功能得到逐步恢复和强化。

“两院”院士点赞

今年将辐射西南示范5万余亩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通过现场观摩,感觉非常振奋。他认为项目的示范效果非常明显,不使用化学农药,稻田的长势和稻谷的品质都很好,达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要求。“期待看到项目创新出来的产品和技术在温江进一步集成,持续完善提升,打造成为全国样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谈到,在过去比较长的时间里较为依赖化学农药,虽然化学农药具有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等优势,但对生态环境、非目标生物和农产品质量都会造成一定影响。而天敌昆虫是一种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方式,既能解决病虫害的问题,又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值得推广。

“现在大家都需要健康安全的食品,通过天敌昆虫防治的方式,不仅非常美观,生态效果也很好。”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克勤表示,在解决项目实实在在问题的同时,也适合面向大众做科普。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敌昆虫资源发掘利用与新产品创制”项目由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依托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及多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组织我国天敌研究领域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优势单位联合攻关。

目前,项目研发团队已研究并掌握赤眼蜂、平腹小蜂、食蚜瘿蚊、捕食蝽、捕食螨、瓢虫等30余种天敌的规模化繁育、保存和释放技术。基于此建立的天敌扩繁生产线20余条,年产能超百亿头。相关产品在我国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区得到广泛应用,年释放超1000万亩次。

四川卓豪农业有限公司于去年在万春镇和林村建设200亩生态农业科创园,今年,其将以四川卓豪生态农业科创园为中心,辐射西南四省,开展“发挥天敌昆虫效能的水稻害虫全程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示范”共计5万余亩,在保证稻谷不减产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10万亩次以上。

温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强化四川卓豪生态农业科创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多方价值资源,加快推动绿色生态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农业成果转化应用,为构建更高水平的“3+6”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王戎、简雪艳、任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