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万余株!重回长江两岸

朱豪飞介绍,疏花水柏枝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原产地在三峡地区的消落带及江心岛上,作为典型的治理消落带先锋植物,具有耐水淹、抗干旱、耐贫瘠生长特性,在三峡坝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技术攻关,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掌握了疏花水柏枝的无性繁殖技术,经过消毒、培养、炼苗、移栽等过程,在短时间内实现疏花水柏枝的快速大规模繁殖。扩繁得到的疏花水柏枝经过抗逆性试验后,最终回归野外,用于长江库岸生态修复。
这是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研究成果的缩影。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工程师李林宝表示,通过分株、组培、播种、扦插等多种繁育方式,研究所扩大了包括疏花水柏枝在内的多种珍稀植物的种群数量,最终应用到长江大保护场景中,譬如消落带生态治理、野外回归、珍稀植物展示等。据统计,多年来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抢救保护
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1950种
成功繁育特有珍稀苗木26万余株
繁育了丰都车前、宜昌黄杨、
疏花水柏枝等苗木3.5万余株
来源 | 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