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商界 | 和大平台虎口夺食,他转行直播电商推介“漠阳味道”

“这是我们阳江本土养殖的金鲳鱼,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想要下单的家人们请在公屏扣1……”近日,记者走进广东姚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姚宜农投”),只见姚双面对镜头,绘声绘色地介绍着农副产品,直播场面热烈精彩。

图片姚双(右)向屏幕前的网友介绍产品。谭文强 摄


近年来,电商助农直播打破了传统销售地域限制,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千家万户有了“快车道”,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新农人返乡创业,80后青年姚双便是其中之一。把阳江土特产变成“香饽饽”,姚双是怎么做到的?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


人物简介

姚双,1984年出生于阳西县溪头镇。大学毕业后,姚双曾任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红罐王老吉)区域经理、广东立高集团产品经理。

2011年,姚双回到家乡,投身乡村产业发展,先后涉猎了生猪养殖、远洋捕捞、贝壳养殖等产业,并于2017年创立广东姚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公司采取集政企采购、社区社群团购、兴趣电商、电子商务于一体的运营模式,为农户提供标准化种养殖、科学稳定的供应链、农业电商孵化等服务,推动农副产品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



逐梦乡野
跑出农产品销售“加速度”


记者
您为何会选择放弃高薪工作,反哺家乡?

姚双2007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珠三角工作。在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红罐王老吉)、广东立高集团这两家企业任职期间,我积累了许多经营管理、电商运营方面的经验,并立志把新技术、新理念带回家乡。

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前半生几乎都在与生猪养殖业打交道。2011年,我发现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生猪出栏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养殖风险高等劣势,创新养殖模式迫在眉睫。于是,我毅然辞职返乡学习养猪技术,寻找机会扩大产业链。最终,温氏集团为我们提供了猪苗、饲料和养殖方法,使得生猪出栏期缩短至5个月,养殖规模也扩大了10倍,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3年,我了解到“海鲜生意”的利润空间大,便开始布局深海捕捞、贝壳养殖赛道。不过,受制于“看天吃饭”、销售渠道狭窄等劣势,被收购商压价是常有的事。结合这两段养殖经历,我深知农户的艰辛和不易。我认为,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重点在于拓宽农副产品的销路。农户有了稳定收入,才会有资金完善产业链,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于2015年决定进军电商行业,下定决心开拓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

记者
创业之初遇到了什么难题,您从其中总结了哪些经验?
姚双:2015年,我来到广州谋求发展,组建起一个60人的团队,着手研发电商APP和自主品牌,搭建了一个主营阳江海产品的销售平台。
根据前期考察的经验,我了解到线上自营渠道销售的毛利率可达约40%。但另一方面,京东、淘宝等头部电商平台已抢占流量高地,若想在电商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势必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吸粉引流。然而,引流推广并非易事,仅是吸引客户下载APP,单次引流成本就达到5元,而客单量仍然没有明显上涨。一年下来,企业的净亏损金额竟达到500万元。
直到2017年初,社区团购在珠三角区域站上“风口”。在一位朋友的引导下,我开始意识到,与其和头部平台竞争,不如借势发力,学会借资源、蹭流量,以商家的身份入驻平台进行销售。说干就干,我们尝试以社区为抓手,逐步建立社群,核心从末端销售转为前端批发。很快,凭借着阳江海产品的优质口感和可靠品质,我们的订单量实现了稳步提高,迈出打响“漠阳味道”品牌的第一步。
激活动能
“电商进村”谱写兴农故事


记者
您为何会再次返乡发展农业电商?
姚双: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再次激发了我返乡创业的热情。我毅然带领核心团队回到阳江,创立姚宜农投,探索“电商直播+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
我们经过前期周密地调研,发现阳江优质的农副产品数不胜数,如阳春市石望镇的香水柠檬、阳西县上洋镇的黄金百香果、阳东区新洲镇的腊肠、海陵试验区闸坡镇的珍珠马蹄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藏”城市。但由于沿用传统的交易模式,商家和农户一直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农村淘宝未发挥出最大效益。
如何增强农副产品的竞争优势?我们以健全农业产业链为切入点,与优质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定产包销、农户种植耕作的合作模式,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此外,我们还会为农户提供电商直播孵化服务,采取新业态模式进行电商运营,逐步完善集打造种养殖基地、“农户+合作社”合作产销、仓储物流、供应链配送于一体的产业链。
为了帮助农户拓宽销路,我努力向带货主播转型,以手机为“农具”、数据为“农资”,通过社区社群、政企团购、传统贸易、短视频带货、直播电商等渠道,“零距离”向广大网友推介阳江优质农副产品。目前,我们已1万余家农户达成合作,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
记者
在人人都能当主播和带货的年代,阳江土特产如何打造竞争优势?
姚双:推进品牌建设是关键。只要获得了品牌溢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向标准化发展,从而带动农户实现降本增效。
为此,姚宜农投建立了阳江名优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对于品质较好、热度较高的土特产,我们首先会严格把控源头质量,挑选出满足A级果标准和含糖量合格的产品进行品牌包装,然后制定好规格大小、标签标价、仓储物流等体系,再通过达人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社区团购、消费帮扶馆、小程序商城、农贸市场等渠道进行销售,将田间地头的土特产打造成流量“爆品”
值得一提的是,做好售后服务也是关键一环,我们承诺产品出现坏单、不新鲜、不好吃等情况,都会给予赔偿,以此增加客户粘性和树立市场形象。通过以上举措,我们目前已经成功孵化了大马鲛鱼切片、大荔冬枣、石望腐竹等80余款阳江名优产品
此外,阳江各县(市、区)的历史文化故事也是“加分项”。今年以来,我们尝试通过拍短视频的方式,向大家展示阳江的美食、美景和乡村文化,进一步强化品牌的文化性、故事性、独特性,凸显土特产的文化价值,得到了许多网友点赞。
好物出山
助力名优产品持续“破圈”


记者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农业电商迎来了哪方面机遇?
姚双: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以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政府出台了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各方投资农业电商项目,并为企业指明了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风向标。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市电子商务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持续向好。
如今,网络主播正式成为国家新职业,直播带货等新兴电商形态逐渐成为农业电商主力军,农户们开始有意识地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副产品;而“电商人”也积聚力量拧成一股绳,通过开展培训班、宣讲会、沙龙活动等方式,互相交流技术和经验,共同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得益于良好的创业环境,乡村振兴成为了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越来越多“新农人”依靠技术、专业知识在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阿渔妹”“前记海鲜”等专注农业的优质平台账号陆续涌现,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目前,姚宜农投已搭建起校企合作平台,与学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通过直播电商理论、实操、视频拍摄剪辑、策划运营等全链式培训课程,助力企业人才引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记者
对于农业电商的发展,您有什么期待和想法?
姚双:今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阳江机场选址、广湛高铁阳江段建设等利好消息传来,我倍感开心,届时有望解决当下物流成本高的难题,也会吸引更多外地客商走进阳江、了解阳江,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我认为大家更要主动作为,各类电商企业可以携手共创物流园,完善物流渠道,提高单次发货量,减少货物的运输成本。
聚焦企业本身,我们将继续把目光放在擦亮“漠阳味道”品牌上。一方面,我们计划大力培育本土人才,通过开展电商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网络销售能力,增强销售动力;另一方面,团队将进一步下沉到乡镇,重点建设镇街培训室,在阳江每个镇(街)逐步孵化出一支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持续挖掘更多具有潜质、品质优良的特色农副产品,让乡村农副产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另外,我们正在探索跨境电商,推动销售渠道逐步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为产业振兴提供全链路支撑。
我相信,阳江名优产品潜力巨大,农业电商前景广阔,只要脚踏实地,逐梦“兴农路”的未来将会有无限可能。







来源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实习生/陈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