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疾控健康提示:8月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提示

警惕野生蘑菇中毒

8月野生蘑菇仍比较常见,其中很多毒蘑菇和可食用品种外形相似,难以区分。

误食毒蘑菇中毒后,除了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网络上熟知的“见小人”等情况,还可能出现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昏迷、休克等重症,甚至导致死亡。

以亚稀褶红菇为例,这是我国最主要的横纹肌溶解型毒蘑菇。中毒后初期多为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但通常6-12小时后会出现酱油色尿、肌肉疼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严重的甚至因急性肾衰竭死亡。

图片

图:亚西褶红菇

它的外形与可食用的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为相似,容易混入其中而被误食。这类蘑菇受伤几分钟内伤口会缓慢变红,几小时后会缓慢变黑,因此也俗称“火炭菌”。

我们要牢记不采、不食是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

误食野生蘑菇后身体出现任何不适都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食用过野生蘑菇,以便及时救治,降低死亡风险。

同时可携带未处理的蘑菇样品或照片,便于调查人员辨别蘑菇种类,及时确定合适的救治措施。

关注凉拌菜、

卤菜的安全

随着气温升高,凉拌菜、卤菜逐渐成为受消费者欢迎的菜肴。

但在炎热的天气下,这类食品如果加工或存放方式不合适,容易增加致病菌的污染和繁殖的风险,从而引发食源性疾病。因此,我们日常食用时需要注意:

{ 01 }

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店铺购买和食用凉拌菜、卤菜。每次按需购买,确保能够立即吃完,不要在室温下久放。

{ 02 }

家庭自制凉拌菜、卤菜时,选用干净、新鲜的原材料,加工过程中注意勤洗手,刀具、砧板、餐具等清洗干净并做到生熟分开。需要加热的原材料煮熟煮透。直接生吃的凉拌菜要用清水冲洗干净,现做现吃。

图片

{ 03 }

未吃完的卤菜应密封并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时间尽量控制在24小时内。冰箱中取出的食物要加热足够长的时间,确保食物中心也被热透再食用。

开学在即

注意校内及周边用餐安全

新学期即将开始,因气候炎热、校内及周边用餐人数激增,食品安全风险随之增加。

学生返校后建议:

01

选择证件齐全、环境干净卫生的食堂、餐馆或食品店用餐

02

进餐时注意辨别食物状态,如果食物感官状态有变化,如感觉四季豆、芸豆等菜豆类没做熟,或瓠瓜、葫芦等有苦味不要食用。

03

天气炎热,购买的食品要及时食用完,避免在室温下久放变质。

04

在校内外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观察包装是否完好,食品标签信息是否齐全,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

05

不采食校内的野果、野生蘑菇和观赏植物,避免误食中毒。

巧烹饪

保证蔬菜的营养和安全

夏天蔬菜种类丰富多样,正是适合多吃蔬菜季节。

图片

但这类蔬菜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其中富含的各类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会大量流失,也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日常加工蔬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原料新鲜

日常建议尽量选购新鲜、应季的蔬菜食用,经常更换蔬菜种类,使微量营养素摄入更为全面。此外蔬菜在加工蔬菜前还要注意避开因保存不当或变异导致含有毒素的蔬菜。如发芽土豆和带毒的苦瓠瓜、苦葫芦等变异葫芦科蔬菜等。

二、流水冲洗

使用流水冲洗蔬菜,代替水中长时间浸泡清洗,更能有效防止致病菌在蔬菜表面繁殖。尤其要注意木耳等菌类因营养过于丰富,天气炎热时更不能长时间浸泡,以免米酵菌酸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中毒。

三、先洗后切

加工蔬菜时应先洗后切,避免清洗时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蔬菜切口处大量流失。

四、注意加热时间

部分水溶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在长时间加热时容易大量流失。因此制作蔬菜时需要注意加热时间,通常利用大火快炒、水开下菜等方式保持蔬菜的营养。不过四季豆、芸豆等菜豆类蔬菜需要充分加热,确保其中的毒素分解。

五、炒好即食

日常蔬菜建议现做现吃,避免反复加热。因蔬菜中的营养素不仅会随储存时间延长而流失,且长期放置下其中的硝酸盐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

【来源:湖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