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雨曦
绵阳,中国唯一的科技城。西南科技大学从1952年创办至今,一直支撑并共建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创新,“科技的进步一直以来也在不断塑造我们的社会,同时也是国际竞争的关键。”
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黄琦
校长黄琦来自教育世家,从小受身边环境的耳濡目染,让他一直相信教育改变命运。“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黄琦认为,教育要教会学生第一需要有文化,然后需要有科技的头脑,科学的精神。
至于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就任于高校,黄琦认为是因为高校始终让他保持年轻,有开放的心态。与年轻人接触,让他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升自我。
科技创造始终在社会需求的前沿攻坚和探索。绵阳的主要产业是核能、电子信息和航空业,西南科技大学在这三个领域都有布局和成果。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学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低空飞行跨学科研究中心。
在如今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黄琦为我们分享了西南科技大学的建设成果和他的思考。
社会的人文沉淀赋予了人工智能产品价值
对于人们科技事业发展的源动力,黄琦表示是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回望历史,不论是我们试图往回看,还是往未来看,时间都是没有止境的。从微观到宏观,事物的存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探索和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
黄琦认为,人工智能现在的发展趋势表明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做简单、重复的工种,“意味着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具有脑力竞争力的人才”。
“人工智能掌握了类似人类的创作能力,本身作品的价值也是通过人类的历史、文化的人文沉淀中去赋予的。”
善用人工智能 加强人的主体性
“从过去的农业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一直是工具的使用者。”如今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的行为,在精确性上也大大超过了人类可以达到的边界。
西南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一直坚持扎根社会所需,在核机器人技术研究上攻克处置了卡源事故,在国内开创了先例;在水利水电枢纽漂浮物治理上,智能机器人也在南水北调等世界级大型工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机器人应用的新场景,做出了新的示范和表率。
在电网设备巡检机器人上,学校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加强机器人关键部分与专业化的应用。在科研中努力进一步加深和企业的合作,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科研创新精神。
同时,作为一所综合类的高校。黄琦仍然希望人文学科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底色。“一个只有科技本领的人是不完整的,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优美的形式将科技的内涵传递出去。”
有些科技发展虽然乍一看会让人觉得很厉害,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带有永恒价值的,一定是和人类的文化相连接的,黄琦说。追求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也是文科和工科之间的相互促进,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开放的性格,也是学校一直以来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人工智能始终要为人所用,为人善用。“并且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始终在真实的场景中去学习,以高校为主体向外去辐射、接洽,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