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198】难忘的日本人给白居易树立的“感谢碑”

◆秦晶晶 蒋丰
此前,聊过一个中国禅僧圆尔辨圆给日本人写“感谢信”——京都东福寺“板渡墨迹”的故事。这里,不妨再来聊日本人给中国人树立的一块“感谢碑”——洛阳白园的“献樱碑”。
今天位于中国洛阳龙门东山的白园,是全国唯一一处纪念白居易的主题公园。白园内,既有1988年7月,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居易所立之碑,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内容为:“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谨呈碑颂之。”此外,还有1990年仲秋,日本东洋文化振兴会会长鬼头有一,与白居易五十三代孙白景佑同立“白乐天万古流芳碑”,著文说是这样的:“达则兼济天下,立身为民请命,世界文化名人,历史诗坛巨星。”更有1995年3月,日本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沼田守助、山田浩史、松井宏雄、鬼头有一所立之“樱献碑”,碑刻《樱献》诗:“君不闻琵琶铮铮弹尽声,峰上幽谷月晕开;亦不见樱花烂漫似云明,散泛一片居易杯。”附注:“樱树三百株植于白居易故居履道里,十株植于琵琶峰北侧。” 以示对白居易的纪念。
图片
白居易曾把自己的诗做过分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诗。据说,日本人最喜欢白居易的“闲适诗”,认为那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因而在许多文学作品里面都有引用。还有人说,日本人喜欢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菅原道真和紫式部为代表的日本平安时代知识分子就痴迷般地喜爱他这类的诗,更有日本学者指出菅原道真的“汉诗”大多是“模仿”甚至是“抄袭”白居易的诗作。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838年(承和五年),平安时代初期的贵族藤原岳守就从中国大唐商人手中搞到一套元稹和白居易的《元白诗集》,他不但自己爱不释手、诵读不已,还直接献给了日本的第54代天皇,也就是当时的仁明天皇。这位天皇也算是识货的,立即给藤原岳守升到“从五位”的高职。因为进献一本外国人的诗集,就导致自己的官位大升,这种事情在世界官吏史上,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例了。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1013年出版的《和汉朗咏集》里面,收录了汉诗588首,其中有白居易的诗句136句。
还要提那位平安时代在日本与中国大唐之间多次往来的留学僧惠萼。正是因为他在844年(承和十一年)从中国带回了67卷《白氏文集》,才让日本出现了一股强势的“白居易旋风”。今天,中国人乐观此事,不会有人找日本谈“著作权”和“版权”等问题的。
佐藤一郎在《中国文学史》(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株式会社,1988年1月第一版)谈到日本平安时代的“白居易热”时指出,第一是因为白居易的诗歌具有朴素的风格;第二是平安朝的群臣把白居易生涯视为理想的生涯,白居易的能力得到皇帝的赏识以后,迅速从相对较低的官位晋升到合适的职位,给人以官场的新希望;第三,《白氏文集》被平安时代贵族看作是诗歌的百科全书,因为里面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但又不是概念性的,具有很大的实用性。第四,与日本诗歌一样,雪、月、花往往是《白氏文集》的题材。第五,与平安时代的日本贵族一样,白居易也是一个佛教信徒,同时也是一个懂得“物之美”精神的人。
图片
回过头来说,樱花是日本人最喜欢的花,现代日本文化界人士专门手植樱花树于白居易墓园与故居,更可见其对白居易的深厚情谊。白园逢春樱绽时,真的犹如白居易笔下那首描写樱花的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如果阅读此文的读者也爱诗文,那就不妨约上三两文友,到中国洛阳白园“献樱碑”下绕花而行,思古论今向未来,既是风雅文化一桩,又是修身养性之举。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流动的力量。它跨越时空,连接着不同国度的心灵与情感。(作者分别系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日本华侨报》总主笔;2024年8月20日写于中国西安皇苑华美达广场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