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景区·花满城” !“绣”出大美黄山新画卷!

城市建设不仅彰显一座城市的对外形象,更牵动一方百姓最切身的幸福。
2022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微改造、精提升三年行动,全力打造最干净城市、最美丽乡村、最美风景线。
从地面道路到立面改造升级,从街头绿地广场到老旧小区蝶变……
一个个高品质的城市“徽客厅”、口袋公园、微景区全域开花,
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成为现实写照,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增添生动注脚。
图片

在最干净城市基础之上迭代升级,接续推出“大景区·花满城”行动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适应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市建设、管理、服务重心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趋势,更好回应市民游客关切、适应大黄山建设要求。

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城市颜值提升行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洁净水平提升行动、秩序规范提升行动、城市小微空间整治提升行动等五大类20项具体任务,加快打造主客共享的全域大景区大花园。

图片

打基础,完善城市功能。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和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市政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一批主题公园、口袋公园、体育公园、街头游园、儿童友好型公园等,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和适老适幼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宜居宜旅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家门口延伸,让家门口的服务更加完善、更有质量。

标准化,提升城市品质。全域推广最干净城市屯溪标准、皖南古村落“席地而坐”标准,新制定出台一批标准、导则,以标准化引领城市净化、绿化、亮化、彩化、美化,下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抓好重要节点景观风貌整治,保护传承好城市空间肌理和历史文脉,以时尚化、年轻化方式焕新街区,盘活闲置资产打造艺术街区、创意园区、文化场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审美品位,充分展示城市的青春样、时尚感、国际范。

小切口,激发城市活力。着眼细微处,立足方寸间。从市民游客微观感受出发,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将精细化、智慧化、长效化管理落实到具体细节,处理好秩序和活力的关系,规范店牌店招、集市夜市、外墙经营、户外广告等,推出一批特色创意市集、网红打卡点、文艺展演点、特色售卖点等外摆,放松不放任,走出一条既充满活力又秩序井然的路子,让城市业态更新潮、内容更丰富、体验更多元、全域更具活力。

图片

“大景区·花满城”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增强行动整体性、协同性。

既立足当前,也布局长远。要强化规划引领,注重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确保彰显地域特色和城市品位。坚持项目化、规模化、标准化,聚焦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谋划包装一批示范性、引领性项目,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小而活的项目,持续优化“148”双招双引工作机制,撬动民营经济投入城市更新等领域,以项目带动投资增长、助推高质量发展。

既关注城市也统筹乡村。大美黄山离不开和美乡村。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把最干净城市升级版、“五微”行动、重点乡镇和景区(街区)改造提升等工作更好结合起来,做足特色县城文章,迭代升级景区城、景区乡(镇)、景区村、景区街、景区路,用好徽风皖韵“五微”和美乡村建设指南,塑造乡村良好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五微”走向“五创”实现“五美”。

既锚定全域也关注“微空间”。城市“微空间”承载着“大民生”。要注重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间的协调,统筹推进全域文明、全域旅游、全域平安、全域食安、全域生态文明“五个全域”创建,抓好背街小巷、城市边角地、老旧小区、废弃厂区等小微空间整治提升,充分挖掘、灵活利用宅间绿地、闲置空地、环境死角等各类公共空间,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空间,以千街万巷的文明“微光”,汇聚黄山全域文明“星海”。

图片

城,所以盛民也。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推进“大景区•花满城”的不变初心。

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群众满意为目标,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急难愁盼问题,用心办好老旧小区改造、公共休憩设施增设等一批民生实事,用民生“温度”刷新幸福“刻度”。

全面开启“宠客”模式,扎实开展景区景点改造提升、城市标识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增强体验感、便利度、舒适度,不断推动大美黄山出圈刷屏,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图片

“大景区•花满城”,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要以绣花功夫着力推进五大提升行动,绘就一幅宜居、绿色、韧性、创意、智慧、人文的城市画卷。

来 源:黄山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