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分阶段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指定专门人员全程跟踪服务投资项目……翻开《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一项项有力措施推动营商环境整体跃升。9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在这之前,羊城晚报梳理部分重点内容及亮点,让读者对阳江营商环境变化更明了。
数据多跑群众少跑
在阳江市,不动产事项办理、居住证办理、提取公积金等众多事项都已实现了“掌上办”。“人在家中坐,动动手指让数据跑腿,扫一扫脸让信息跑路”,市民体验着 “数字化”创造的智能便捷。
随着《条例》正式实施,市民办事、企业事项、政策兑现等服务效率会有更显著的提升。《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创新智慧政务服务方式,依托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第二十条还规定了跨层级跨部门事项集成办理等,在确保流程规范的基础上,将事项减到最少、流程精到最简、效率提到最高,深化推进“一次办成”。
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黄昌健说,在线上方面,阳江将继续深化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各级审批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更多关联性强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审联办。在线下服务方面,阳江以“综窗”改革为切入口,全面构建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通过“6个1”(一标准、一授权、一场所、一队伍、一平台、一制度),推动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再提升。
他说,通过线上线下层面的双效驱动,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围绕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更多“一件事”高效办理及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免证办、一次办、就近办、上门办等。
“全程网办”“一次办成”折射出阳江注重便企利民,政务服务改革即将进入3.0时代。阳江推进种种由数字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突破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和难点,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守正创新激发活力
阳江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突出了与改革相衔接,将现行有效政策措施和目前尚无上位法规定但符合改革方向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条。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分阶段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改变了过去项目全流程审批拿到施工许可证后才能动工建设的传统模式,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和资金压力。
阳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宗庆说,创新推行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的改革举措,是优化审批方式,切实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探索。与传统方式相比,节省了等待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等环节办理时间,建设单位可提前拿证、提早开工,为建设单位争取了时间,节约了成本,助力项目加快落地速度,最大限度避免了建设资源闲置和浪费。
这是一个新变化,守正创新也成为阳江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特色。《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应当按照鼓励创新原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容错机制,留足行业发展空间,引导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阳江正在不断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竭诚当好“店小二”
近年来,阳江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着项目转,紧紧盯着项目干,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做好“服务员”。《条例》明确,建设服务型政府。
《条例》第十条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投资项目落地保障,根据需要指定专门人员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并帮助解决项目审批、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此外,《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分别从土地、融资、人才、科创等方面明确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义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阳江市政府副秘书长何成连说,《条例》的出台,有利于全面破除各种市场准入壁垒,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市场更有效,让经营主体更安心,同时吸引各类要素资源向阳江集聚,助力阳江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阳江市围绕“服务”与“发展”两大主题,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活动,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经济发展培植沃土,为经济壮大“浇水施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文、图 | 记者 全良波 戴灵敏 通讯员 李孔青 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