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老字号企业广誉远在酒业领域又有投资。一家名为山西广誉远酒业营销有限公司的企业近日成立,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由广誉远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酒类经营;食品互联网销售等。虽然板块的营收与毛利率均有下降,但养生酒业务本就是广誉远的核心业务之一。
还有更多中药企业也在布局酒业。刚刚以超过60亿元的价格迎来新控股股东的天士力,其创始人之子闫凯境似乎也聚焦在公司酒业业务之上,更早之前的青海春天,在原有冬虫夏草业务碰壁后,也转战酒业。“卖酒”成了中药企业的共同“归宿”?
广誉远养生酒营收、毛利率均在下降
天眼查显示,山西广誉远酒业营销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酒类经营;食品互联网销售等。股权穿透进一步显示,该公司由广誉远全资持股。
广誉远在酒业的加码布局并不意外,毕竟在其业务版图中,养生酒本就占有一席之地。始创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广誉远,拥有480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在医药工业领域,公司拥有传统中药、精品中药与养生酒三大业务板块,龟龄集酒也是公司主要产品之一。截至2023年底,广誉远还手握1个白酒许可批件。
不过,从业绩表现来看,相较于传统中药和精品中药,广誉远的养生酒板块对业绩的贡献度稍逊一筹。2023年,广誉远养生酒业务实现营收3524.21万元,毛利率为52.27%,营收成本上涨0.30%。同一时期,公司传统中药和精品中药的营收规模分别为8.94亿元、2.8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4.21%、83.28%,营收与毛利率均呈现正向增长,且增幅均达两位数。相较之下,养生酒业务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0.24%,毛利率同比下降5.01%。广誉远表示,养生酒营收及毛利率下降主要系酒类经营策略调整所致。2023年,广誉远养生酒产品的产量、销量均下降,报告期内生产16.86万公斤,同比下降43.31%,销售量为18.71万公斤,同比下降5.77%。
就此时成立酒业营销公司主要是出于哪些考量,及新成立的公司是否能与广誉远原有业务形成协同等问题,8月19日,新京报记者向广誉远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未获对方回应。
多家中药企业布局酒业
广誉远不是首家布局酒业的中药企业,最近刚刚易主华润三九的天士力也在酒业布局多年。
天士力创始人闫希军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天士力打造了“大健康产业链”品牌工程,即做好一盒药、一瓶水、一杯茶、一樽酒、一套健康管理方案、一个儿童教育平台,建立“防-治-养-管”一体化的大健康管理新模式。国台酒业便是其“一樽酒”生意的代表。早在1999年,天士力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和贵州省招商引资的邀请,到茅台镇投资考察,在收购当地一老字号酿酒企业的基础上兴建国台酒业,将其打造成为大型酱香型白酒企业。天士力的“一樽酒”生意知名度也在增加。2017年,天士力对外宣称国台酒业已发展成为政府授牌、行业认可、社会公认的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2017年12月,国台酒业宣布首次启用形象代言人,与中国知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签约,由唐国强代言的国台广告片也于2018年1月登陆央视CCTV-1黄金时段。彼时,国台酒业希望,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将国台品牌打造成国家品牌。其间,国台酒数度谋划上市,先是2020年5月,国台酒业披露招股书,不过在证监会反馈意见提出40多项问题,并要求公司就“国台”系列商标所有权等问题进行说明之后,国台酒业选择主动撤回IPO。此后业界曾再度传出国台酒业谋划港股上市,并接受上市辅导,但后续并没有实质进展。
今年5月,闫凯境从父亲闫希军手中接过国台酒业董事长一职,表示要全力打造智能产业,依托酒行业直接链接C端的突出优势,围绕智能制造、数字供应链、数字化营销、自中心创造等智能产业核心特征做文章,力争尽早让国台进入中国智能产业第一梯队。随后,闫凯境还接替张春新担任国台酒业销售公司法定代表人。这两个举动,让业界猜测,在易主华润三九后,天士力是否要聚焦于“卖酒”生意。
青海春天是更早入局的代表。多年前冬虫夏草生意败走后,青海春天开始转型,在广告业务之后,又把目光瞄向了白酒。2018年3月,青海春天公告,拟以3385万元从关联方收购西藏正库持有的西藏听花酒业100%股权。起初,转战白酒行业并未将青海春天拖出泥潭,2017年-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71亿元、3.33亿元、2.34亿元,同时期的净利润大幅下跌,分别为3.11亿元、6844.69万元、580.78万元,2018年、2019年的净利润同比下跌幅度分别为77.96%、91.51%。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听花酒被“点名”,售价5万多元的听花酒国际专利未被认定,“高科技”凉味剂实为常见薄荷提取物。青海春天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酒水快消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同比增长45.95%,原定半年度经营目标未实现。被央视“点名”后,为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青海春天暂停了该板块业务的经营。今年5月,青海春天还发布通知,听花精品装系列将暂停国内销售,仅供应出口。
国内资本市场,“喝酒吃药”行情数度火爆,有企业要往上“贴”,也不难理解。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