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明话!
周国平先生说过,“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对这句话,当然有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解。提到成都的小美味,我倒想借用周先生的这句妙言,为好吃嘴们说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你来到了成都并喜欢上了她之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一株“讲究实际的植物”。
之前,我有文章对成都名小吃作了一个综述,这里我以文字为纽带,引着您再亲自去逛街钻巷,踏青石,跑小街坊,去感受心灵手巧的成都人,做风味小吃时的那种仙气与灵气。做面食,成都人也做成了自己的强项,做出了一朵花儿,几乎街边的小店没有不卖面的,各有各的热闹,各有各的风情,各有各的粉丝群落。
下东门大桥不远处有一家怪味面,虽在老街边,门头也仅有两个铺面,常常是顾客满座,招牌面食怪味面,勾味中酸辣甜咸皆有,油酥的花生米,火煨的粑肘,香脆牛肉脆绍,无辣不欢口味喜重者,还可盯住鸡杂绍。还有几块红烧小排骨,配搭起来做面头,香袭了一条街。成都人的生意也是做得很妙的。吃一碗面可要一两,多为3元,也可来二两牛肉面外加一大勺红烧肉,再多给3元。
到成都你要问当地人有没有小吃一条街,人们是很难回答的,因为普通一条街上卖小吃的比比皆是,琳琅满目。成都的烟袋巷、石马巷,别看人家谦虚地称自己是巷,如今也是高楼林立,小巷就是小鸟依人的小逗点。穿插其间的小食店,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这些店不大,却让你大长小吃的见识。一个几十来平方米的小店,就吸收了天南海北的风味,云南的米线,山西的刀削面,广东的炒河粉,做得很地道。
成都小吃妙就妙在不少师傅对味已有很好的把握,好多菜只要端上来,品一下味,明眼的师傅就会了。家家都想争客人,只好在品种上多下功夫了,仅说二两面就能做成什锦煨面、香酥排骨、牛柳、海味、脆绍、担担、丸子、回锅肉、鸡杂、卤肉面近二十多种,竞争大因而越做越地道。
外省的老板在成都开小吃店,是要担风险的,因为成都师傅的模仿力太强了。不仅自己本地的风味难以被外地师傅学过去,学过去也是水土不合,而且外地有点小名的小吃,只需成都师傅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遭,眉毛扬一扬,耳垂抖一抖,双手端一盘,对了,有了,这东西好做,格老子明天就弄一盘出来。他心里还咯噔一下:瓜不溜秋的,这么简单的配方还敢称名小吃,豁别个肚鸡儿处没长眼眼嗦。
走入小巷,红红辣辣的“串串香”,算说是集大成了。超市一样的菜架上,上百品种,一张张薄肉片,一根根的新鲜蔬菜用细竹条串起来。在双林路一家店中,记者数了一下,足足有一百五十个品种,单说牛肉就有五香、麻辣、茴香、孜然味等等。一支竹签,穿片小肉,每串两毛,多多益善。
客人想吃麻辣,老板还可以送上一碟有花生、芝麻、味精、花椒和辣椒粉掺合在一起的佐料粉,蘸着吃,不收钱,直接把你辣翻翘,时刻准备着回家勤洗一周肛门眼眼。其实这是老板的聪明,他想的是客人胃口越开,情绪越高,夜啤抬来喝光数箱,吃得满嘴跑油光,额头映着月亮,一大堆食物一扫光,赚得心亮堂堂。老板算账也很巧妙,数一下食客桌边丢的细竹棍签就行了。在成都这些街边小店中烫一餐“串串香”几十上百元钱就可以让你心满意足。
外地人来成都,总会手中拿地图问小吃的地址,作为成都人,我们有时会觉得这种场景有点幽默,甚至觉得这些外省朋友,对待这件事情过余认真和慎重。其实传统的担担面、钟水饺、夫妻肺片等,已不能全部体现成都小吃的新风貌,这些风味店外地客人光顾得更多,不妨你走进街头巷尾,问当地人,他们中不少人对这一带地区哪家的好吃,是心中有数的。
民间的小吃导游是这条街的成都人最熟悉了。你去问问他们,他们立马会告诉你哪家好吃,一点不会隐瞒的。当然,你实在不想去打搅别人,那你在那条街上逛逛,瞧瞧哪家的生意好,小板凳摆得满满的,凳上坐的各式热屁股也是满满的。而且成都人喜欢为了一顿成都小吃,纵使排着队等上半个小时,也毫无怨意。一寸光阴一寸金,这话固然有理,但在修长城和海搓一顿夜宵这两件事上,所有的光阴一下就成了粪土,是不值钱的东西。
这时,住在天涯石西街的王汝低与住在武城大街的诸瓜瓜同时在一家来不及挂上招牌的小面馆里排队等面吃。这个面馆的面积只有八九个平方米,乡亲们每每排队到了自己之时,从穿短裤的老板手里接过热气腾腾的面条,脸上笑得稀烂八烂的。这不像是在端一碗小面条,倒像是在等一盘金光闪闪的金条。可见成都人为了让自己舌尖的短暂快乐,是何等的不怕消耗掉排队的时间。
“你家娃儿有奶吃吗?硬是经常听到你家的娃儿上街的哭声哟”。在这种排队等面条的时光里,惟有说话,似乎可以打发掉所有无聊时光,让时间显得稍微充盈一些,王汝低首先发话。
诸瓜瓜也是个爱穿短裤的主儿,一点点小热都经不住。听到王汝低发话,他在扯了一下左边的短裤后说:“现在好多了,前段时间,单位效益不好,物价又非球上涨,整得人一惊一乍的。不得不买奶粉给娃儿吃,现在想来,当时幸好没买那狗日的伤天害理的三鹿奶粉,要不然,娃儿的脑壳就会成为大头。”
所以,外地朋友来成都,要吃准味美价廉的去处,你只需多走几步去看看,哪家的人多,特别是你碰到哪家有人排着队等小吃,那么,哪家的味道一定行,因为成都只挑好吃的地方扎堆的,不好吃的地方不要钱他们也不登门“赏光”的;而且美食之都的成都没有“食托”。要干“食托”这行当的,在成都一定没有市场,最后只有下岗,不送!
作者简介: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