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X”联程出行成主流 上海这份公共出行年报出炉

新民晚报讯(记者 叶薇)上海随申行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2023年)》。年报聚焦“轨交+X”出行模式即轨交和公交、共享单车、打车等其他方式的联程服务,以商业、夜间和老年人出行的场景为案例,整合公共交通的运营数据、客流信息,并将其与商业活动等多元场景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为上海交通发展提供以出行用户为视角的深刻洞察。
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串联着各个“关节”。MaaS平台数以百万计的用户穿梭于全市20条轨道交通线路和近1600条公交线路所构成的庞大网络之中,同时也享受着共享单车和打车等多样化的出行服务。《MaaS年报》数据分析,超过70%的MaaS用户选择了“轨交+X”的跨模式出行。轨交+公交需求集中在轨交线路的尽端;轨交+共享单车接驳需求集中在核心区腹地、环大学区域;“轨交+打车”集中在核心区;三种接驳方式的需求呈现出从城市外围向核心区域聚集的圈层结构。
在以轨交站为核心,通过共享单车、网约车、出租车、轮渡等支线方式的接驳构建起的联程网络中,其公交接驳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5公里甚至3公里半径内,呈组团式聚集。从起点、终点位置分布上看,打车接驳和公交接驳覆盖区域部分重合,但是更多情况下是公交接驳的补充。
除了空间服务可达,换乘时间也是影响用户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根据MaaS平台用户出行数据显示,晚高峰68%的轨交站实现用户出站后10分钟(含步行出站时间)内坐上公交。目前已有38个站点,公交换乘时间小于打车换乘时间,其中包括彭浦新村、共富新村、龙漕路、长江南路等换乘需求Top20的站点。这些数据同时也展现了“轨交+公交”出行模式具有服务潜力。
当代城市生活中,职住分离的现象使得通勤成为公共出行的主要场景。《MaaS年报》深入聚焦通勤场景,将时间作为衡量标准,选择4个分别位于城市核心区、五大新城、中环附近产业园区和外环附近产业园区的岗位集中地段作为实例,分别统计早高峰采用公共交通和采用私人小汽车到达该目标区域所需的时间。这样,从哪些地方出发公共交通的通勤时间更具竞争力就一目了然。通勤时段,越快速接入轨道交通网络,衔接转换的时间越少,公共交通系统的竞争力就越显著。
图片
图为全市24个重点商圈周边公共交通设施/来源于《MaaS年报》
《MaaS年报》还面向商业场景,深入分析各商圈的客流数据、洞察出行规律,展现了公共交通体系对商业活动全时段、全方位的支撑与保障。数据分析显示,对于市级核心商圈,轨道交通几乎实现了全覆盖,甚至多条轨交覆盖。依次统计全市24个重点商圈内的公共交通设施数量,除杨浦滨江外,所有商圈都有轨道交通直达服务,都有 5 条以上公交线路直达服务。在上述24个重点商圈中,其中有18个商圈都至少有一个商业体内部建有直通轨交站的出入口通道,实现轨交和商业设施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