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泰心医院)举办了“心动力·启新生”泰心医院“火箭心”50例康复患者共赴“心”未来活动。康复患者与医工团队欢聚一堂,大家交流畅谈,欢声笑语,共同沐浴着新生的阳光。
资料图
重生后的重聚
8月14日,“火箭心”康复患者相约来到了泰心医院,进入医院大厅后,一名患者对身边的“病友”说:“这是咱们出院后第一次重聚啊,现在回想起来,就像做梦一样。”
重生后的重聚,是这次前来参加聚会患者一致的心声,曾几何时,他们与病魔斗争……现如今,背上了“小书包”,他们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过着曾经不敢想象的幸福生活。
“回家省亲”的“火箭心”康复患者再一次来到熟悉的环境,迎接他们的是更为熟悉的刘晓程院长。在接受了全面体检后,刘晓程院长仔细询问患者身体状况,并结合各项检查报告,给予了专业的诊疗建议和健康指导。“刘院长和泰心医院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这次回来,我们更是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我们对今后的康复之路充满了信心。”一位患者动情地说道。
8月15日,“火箭心”康复患者参观了国家海洋博物馆,感受到了海洋的神奇与魅力,而乘坐海河游船的美妙体验则让大家领略到了天津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之前只能在网上刷刷天津的旅游视频,今天踏踏实实地游览了天津的美景,确实名不虚传,景色没得说,人更是热情开朗,得向‘哏儿都’人民学习。”来自山东的康复患者张雷开心地说道,“现在我们装上了‘火箭心’,也能像正常人一样外出旅游了,过一阵带上家里人再来一趟。”
重聚后的动容
8月16日,“心动力·启新生”泰心医院“火箭心”50例康复患者共赴心未来活动正式开启,重聚的喜悦与新生的动容交织,每个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活动现场,“火箭心”康复患者向医工团队赠送了亲手绘制的饱含感激之情的长卷。画面中,鲜艳的色彩和真挚的笔触展现了患者对医工团队的深深敬意和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
每一位康复患者的康复历程都令人鼓舞,每一个人的重生喜悦都让人动容。第50例“火箭心”患者张先生多年来饱受疾病折磨,四处求医无果,最终在泰心医院成功植入“火箭心”,迎来了健康的曙光;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小伙海宁术前心衰严重,濒临死亡,在“火箭心”的帮助下,他不仅恢复了健康,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最近还交到了女朋友;同样来自河北省的王先生,心衰急性发作,生命危在旦夕,泰心团队携带ECMO、IABP、呼吸机等救命神器及时跨省转运,并植入“火箭心”,让他顺利回归家庭;还有少年小余,也在“火箭心”的助力下,重新开启了灿烂人生。
曾经的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继续传递着这份希望,他们的一句“谢谢”,就是对“火箭心”医工团队最好的褒奖。
新质生产力助力启新生
泰心医院自2009年起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国内最早开展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2013年植入HeartCon磁液悬浮血泵的实验羊“天久”在泰心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健康存活120天,创下了国内最长存活记录。医工团队经过多年的精诚合作、无缝对接,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改进工艺,使“火箭心”的性能得到不断提升。自2022年7月“火箭心”获批上市并实现量产后,至今已挽救了全国190余名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生命,其中50余名患者在泰心医院重获新生。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天津市医疗机构在心血管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康复患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医院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表示:“我们是研究一代、生产一代、列装一代 、又想着下一代。我们第一代刚刚获批,第二代就出来了。现在100多项检查快完了,我们动物实验也能非常圆满地交出答卷。这应该是全球最好的、最小的磁悬浮血泵。希望能够造福更多的病人,我非常有信心人工心脏早晚要取代同种心脏移植,我觉得人工心脏方兴未艾、前途无量。”
多年来,泰心医院一直坚守对生命奇迹的执着,坚持走医工结合与科技创新之路,在滨海新区这片创新热土上培育出医疗新质生产力——“火箭心”。“火箭心”的成功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为解决医疗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如今,“火箭心”技术已广泛被市场和患者所接受,泰心医院也未止步不前,目前,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无源全磁悬浮设计的HeartCon Ⅱ计划开展临床试验,有望填补世界空白。以“火箭心”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实践必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的福祉,推动我国心血管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