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

“汾河是山西人的母亲河,保护汾河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集中打造汾河文旅经济带,持续推进利民惠民的生态福祉。”

“要让汾河真正成为造福三晋人民的幸福河。”

……

近日,一场以“打好汾河碧水保卫战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为主题的山西省沿汾河流域六市政协协商研讨第三次会议在汾阳市召开。与会者围绕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流域养育着全省45%左右的人口,创造着全省45%左右的GDP和粮食产量。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察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时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牢记领袖嘱托,山西省政协助力打响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坚战,以协商办理、调研式监督等方式助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

8月8日上午,文峪河综合治理项目现场,跑道、广场、体育健身长廊上,各类场地热闹非凡,一幅幅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全民健身画卷呈现在眼前。

“如今的汾河,水清岸绿,鸟飞鱼翔,正在成为造福山西人民的绿色河、幸福河。”吕梁市政协主席乔晓峰说。吕梁市政协连续多年聚焦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吕梁段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制造业振兴升级等议题深入协商、务实建言,组织百名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治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67件生态文明建设类提案跟踪督办,推动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治污是一场攻坚战。

2020年,太原市开始拉网式排查入河排污口,持续推进污水处理、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过治理,汾河太原段6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清岸绿、河湖连通的水韵太原城变成美好现实。

“汛期污染高强度排放已成为当前影响汾河水质的最大污染源,雨污分流不彻底是制约水生态环境稳定改善的主要掣肘。”太原市政协主席操学诚说,要尽快制定出台排水管理条例,使雨污分流污染控制有法可依,同时把雨污分流改造纳入城市更新改造的重中之重。

“还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临汾市政协主席郝忠祥也直截了当提出,建立汾河流域水土流失联动治理机制,筑牢汾河绿色生态屏障。

“目前仍然存在水资源总量短缺、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污水治理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实地调研文水县文峪河综合整治项目区、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文水县段生态治理项目后,运城市政协主席陈杰呼吁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

吕梁山下,汾水之滨。孝义市铝镁新材料产业集群地,“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度加工”“金属镁-镁合金-镁精深加工”两条产值超过450亿元的全链条提升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吕梁市市长张广勇介绍,吕梁市推进煤、铝、酒“一黑二白”传统产业升级,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产业,“逐绿向智”,同时建成全国唯一纯商业化运营的氢能重卡应用场景,实现了新兴产业“破茧化蝶”。

这是山西聚焦绿色低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写照。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要发挥汾河流域焦炉煤气极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抢滩布局先发优势,培育壮大氢能、甲醇等新能源产业。”与会者一致认为,要依托太原、忻州、吕梁、晋中、临汾等市已经形成的“制气-加气站-储运-氢能重卡制造”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基础,建设千亿级甲醇经济新生态链,成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与会者共同倡议,增强对沿汾河流域规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产城景、交文旅、农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吸引并集聚创新主体,构建文旅创新产业链、创新平台和创新园区,创新文旅融合发展良好生态。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张绪郡说,为推动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山西近3年来共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22.7亿元,谋划实施污水处理、雨污分流、再生水利用等90余个项目建设。“从今年开始,超长期特别国债会支持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改造,今后会帮助各市完善相关申报资料,力争更多项目纳入资金盘子。”

“2025年底前要全面建成汾河生态廊道,在重点实施汾河防洪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我们明年将重点对汾河干流的生态建设内容予以支持。”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薛金平表示。

“推动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政治要求,也是山西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必由之路。”省政协副主席李正印表示,山西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建好用好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机制,积极谋划协商议题,深化调查研究和民主监督,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等重大部署落地见效。


记者:王泳

文字编辑:吕婉莹
新媒体编辑:马鑫雨(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