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通常被视作人类创造艺术的代表作,也是文明和历史的见证。古罗马的竞技场、古希腊的雅典卫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这些建筑代表着过去时代的文化和科技巅峰。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存在一些独特而荒唐的城市建筑计划,它们的存在并非为了满足实际需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类计划的典型——希特勒的城建计划。
希特勒坚信一个国家的精神和伟大必须通过宏伟的建筑得以显现。他脑海中有很多城市建设的构想,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他的“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计划。他幻想将柏林变成大日耳曼世界帝国的中心,将其更名为日耳曼尼亚,以彰显其不朽的伟大。
为实现这一构想,希特勒委派建筑师阿尔伯特·施佩尔重新规划柏林,给了他非常大的权力。重建柏林计划的重点之一在于东西轴大街和南北轴大街。这两条大街十字交汇,将城市分割开来。南北轴是希特勒的最爱,有些地段的宽度甚至达到120米,以便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为确保这段路畅通无阻,所有其他道路都必须在这条大街下面建设通道。
东西轴大街则沿着现有的六月十七大街延伸,它也需要在南北轴的下方通过。交叉口的隧道坡道还需要装有地暖,以防止结冰。
这一规划所带来的实际影响却难以估计。首先,如果按照以上计划改建,在两条大街交汇点的现有的城市结构将被摧毁,住宅也要被拆除,无数居民被迫流离失所。此外,希特勒还以建设“日耳曼尼亚”为借口,掠夺犹太人的财产。
希特勒还计划在“世界之都”的背景下建设航天高校城,其中包括阿道夫·希特勒帝国大学。计划中将在南北轴的最南端开挖一座可容纳数十万人的南方新城。而在北轴末端的施普雷河沿岸,则会兴建一座巨型礼堂。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这座大礼堂的容量将是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17倍以上,至少可以容纳15万人,其穹顶高度将超过埃菲尔铁塔。此外,礼堂旁边还计划建造一个1200 x 400米的大水池,以供大礼堂倒映其中。
从上述计划中可以窥见希特勒对第三帝国建筑名留青史的渴望。但那些宏大的计划几乎没有被完整落实的。只有零星的项目动工,废墟和建筑骨架随处可见。而这些计划的根本目的还是彰显其权势,这种现象被称为”巨型建筑狂热“,历史中各朝各代的统治者都利用建筑的宏伟来传达权力的不可侵犯。
希特勒及其纳粹追随者对于巨型建筑有着异常强烈的痴迷。他们不顾经济效益和效率,梦想着建造巨大的兵工厂、铁路网,以及举行盛大的帝国党大会,而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统治。历史学家沃尔夫冈·本曾说过:“统治建筑的功能和影响才是纳粹巨型建筑的核心主题,其建造是为了征服、压倒并利用大众,通过建筑向民众灌输优越感,即他们自身较之其他‘劣等人’的良好感觉。”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计划,最终只存在于设计图纸上,荒诞又狂妄。而建筑也不仅仅是一堆砖块和混凝土的堆砌,它见证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尤其是地标性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门面。你所在地区有标志性建筑吗?在其背后是否有深层含义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