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测试与评测领域近年来成为关注焦点,部分媒体存在不规范现象,如赞助费换排名。
2.余承东呼吁汽车测试应基于专业与公正,华为积极参与真实力比拼。
3.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监管,网络媒体发布的测试结果千差万别,影响市场透明度和消费者信任度。
4.专家建议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如美国《消费者报告》模式,建立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检测平台。
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需加强测试测评规范化建设。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汽车测试与评测领域的不规范操作,早已是业内心知肚明却又难以言说的秘密。随着汽车产销量的持续攀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兴起,各类媒体纷纷涉足汽车测试与评测领域,从最初的少数专业评测到如今遍地开花的各类长测、季节性测试(如冬测、夏测)等,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车企“苦评测久矣”
余承东的言论并非孤例,众多车企高管同样对部分网络媒体的不规范测试测评深感头疼,纷纷对此类现象表达强烈不满。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此前也曾对某网络媒体关于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测试结果表示严重质疑,认为其测试方法不科学、结论不严谨,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比亚迪作为另一行业巨头,即便在媒体测试中屡获高分,也未曾放松警惕。比亚迪官方曾发布声明,指出某网络媒体发布的测试视频中存在明显疑点,特别是碰撞测试车辆冷却液与量产车差异显著,这种替换行为可能严重扭曲测试结果,加剧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担忧。
“以商养测”难保公正性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调查显示,多数“第三方测评”存在标准不足、商测一体等问题,且部分消费者因信赖测评而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这凸显了第三方测试测评行业规范化发展的紧迫性。
加强规范化建设尤为迫切
韦福雷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亟需一套科学实用的标准化测试测评体系。他建议,应由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专业检测机构、汽车企业、第三方平台等多方力量,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测试测评标准,确保测试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结果的客观、公正、一致。这不仅能减少利益导向下的非议,还能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有业内人士建议,除了制定国家或行业测试测评标准外,还应结合行业现状,制定及健全相关的管理办法,对第三方平台或机构进行有效管理、约束和规范。这是借鉴国外经验,推动国内第三方汽车测试测评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的新高度。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测试测评的规范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信心,还能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赵建国 编辑:郭晨 版式:赵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