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熟的电动车,冲之前,说点安全的事

就说电池这个与传统能源最大的变量。

虽说社会舆论上对电动车起火的声量比较大。
但是可能仅仅是占据的流量比较大。
一个是大家对电动车这个相对新的物种,有比较高的好奇心。一个是电动汽车烧起来确实比较壮观,有传播效果。
其实绝对量级上,没有体感上辣么大。

图片

不过隐患还是有的,可能有大概一下分类

  • ①:电池本身

  • ②:受到外力冲击时

  • ③:遇到恶劣、极端环境时

一、电池本身

一个电池包由上百个电芯来成组、成包。
要一起出力,高功率的出力。需要每个电芯的工作状态基本一致。
如果一个拉胯了,一定程度的性能下降还好。
过冲、过放→内短路、外短路→然后热失效、热扩散。

然后就时不时的上热搜

BMS(电池管理系统)迭代到现在,已经相对成熟。配上监测,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剩下的,可能是基础材料的突破、堆料和工艺优化了?
材料突破:如纳米材、符合材、电解液固态化,终极态可能就是固态电池了
堆料:堆主动热管理、堆被动阻燃材
工艺:大圆柱、长电芯、单品一致性

贴几个新材料:

Boyd的工程材料解决方案:能够主动、安全地防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事件,并在电池安全设计功能无法阻止电池间传播的情况下快速隔离极端热量或火灾

安全胶囊:在电解液中添加5%新型研制的安全胶囊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将电解液安全性提升76%

图片

阿斯彭气凝胶:PyroThin细胞间屏障结合了阿斯彭的专利保护气凝胶技术平台,帮助实现模块和电池组的安全与性能目标

二、受到外力冲击时

撞车了、托底了。
电机和电池这一整套高压系统受损,导致高压电裸露、高压泄露、短路等。
最好的办法,时让电池不收到物理冲击,及进而引起的变形。

关于碰撞后的热失控,基本如第一部分。
这里说说怎么尽量让电池本身不受到伤害。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滑板底盘等。
就是把电池当做一个结构件去设计,不再是需要呵护的那一个。
甚至还能为整车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做贡献。

图片

再提升的:

  • 在碰撞时,通过力传导的设计,让变形止步于电池颗体之前。

  • 托底可能不可避免,车主也不是故意的,地板上是不是做一些结构强化

三、遇到恶劣、极端环境时

比较危险的是涉水。
虽然电池包保护得严严实实的,有些车甚至都有应急浮水功能了。
但是还是会急剧加大电池包短路漏电的风险。

涉水的,更多要做好密封吧
整车做好密封,电池包做好密封。
接插件提升防水防尘的等级。

图片

然后尽可能的不管高温低温,甚至高低温穿越时,也能确保涉水安全。

大概以上,不是安全专业的。
说得很浅、可能有幼儿园级无知的错误。
求业内大佬教育

只要是工程领域的事情,工程师就有办法把安全搞好。
汽车以前很安全,现在在磨合,以后依然会很安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