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女子拳击66公斤级别比赛,引发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正在发酵。核心问题不是中国代表团能不能增加一块金牌,而是体育伦理问题。
争议的焦点十分敏感。中国队员杨柳的对手、阿尔及利亚拳手哈利夫的性别之争是关键。国际拳联指出,哈利夫的两次染色体检测结果均显示为男性,并因此一度取消其参加女子组比赛的资格。然而,国际奥委会出于保护运动员隐私的考虑,最终允许哈利夫参赛。
国际拳联对这场比赛结果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在48小时内连续向国际奥委会提出控诉。一旦控诉成功,冠军哈利夫的金牌将被撤销,杨柳的银牌升级为金牌。
牌不牌的其实真的不重要。40块也好,41块也罢。中国体育已经建立了不以金牌论英雄的自信。不过跨性别运动员将来如何参加体育比赛?这是一个问题。此前意大利运动员在与哈利夫比赛时,46秒就宣布退赛。她说从自身安全角度出发。对方不是女子运动员的出拳。
开幕式上有相关一幕画面十分辣眼睛。表达了巴黎主办方的态度。不过跨性别运动员之间比赛的公平性如何保证?比赛对运动员的安全如何保证?这是国际奥委会无法回避的问题。
查看原图 3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