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要求农村集体资金和村务资金分离,村干部却说不可行,为什么?

图片

2024年8月7日至9日,笔者前往河南省新郑市开展田野调查。

三伏天气,暑热熏蒸,虽已入秋,仍觉炙烤。

受访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笔者去年在邯郸、邢台两市调研时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异;但值得一提的是,该村作为扶贫村,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了一条集体经济致富新路。

谈及个中经验,村干部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一、立足本村实际,发展特色产业

受访村落属于扶贫村,全村共256户,1045口人。2015年脱贫以来,该村集体经济取得长足进展。扶贫项目开展期间,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结合李庄村实际情况,引进羊肚菌种植项目,并邀请到3位技术专家定期入村教授村民种植技术。羊肚菌是食药兼用菌,因其形似羊肚得名,作为人体营养的高级补品,其以香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机锗而被称为“菌中之王”。

图片

羊肚菌 

目前,该村羊肚菌的净种植面积已达20余亩,建成羊肚菌大棚近20座,累计吸纳2人农闲时长期固定就业、20余人农忙时就业,年均劳动增收近5万元,羊肚菌已然成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受访村干部还表示,“接下来,我们(村)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到100亩,并通过建立(羊肚菌的)烘干、冷藏、保鲜和分拣中心,来延长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助农增收。”

图片

种植大棚 

二、强化集体资金使用管理,把钱花在刀刃上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有需要且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实行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

2023年9月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通知》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本制度及附录的相关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两份文件均未明确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必须与村民委员会事务的资金完全分离,而村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必须与村民委员会事务的资金)分开并不可行,合在一起是最好的方式。”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村委是要“集中财力物力办大事”

图片

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图片

关于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通知 

村干部表示,目前,本村正与邻村合作开发标准化厂房2栋,每年每栋出租收益可达20万元;村内另有4600㎡的玻璃大棚,每年承包收益约14万元;政府扶贫兴建的冷库出租收益可达26万元/年。按最理想化收益计算,每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60万元,而这部分集体经济收益的资金最终要汇总到村委会的总账上来,以供村委统一调配使用。

在支出方面,该村按2:1的比例分配集体收入,即在每年的60万元收入中,约拿出40万元用于分红,分红时按人口数进行平均分配,人均分红金额至少要保障大于等于该年新农合个人缴费的一半,即190元。其中,残疾人等特弱势群体可1.5倍于普通农户领取分红金;剩余20万元用于本村的公益事业和大棚、厂房、冷库等的维修。而在公益事业方面,该村在每年年前会由村委会出面购买和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福利、为7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生日礼物,同时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作村民的大病救助。正如村干部所描述的那样:“谁家里没点困难,大病救助就是(为有困难的家庭)去消费”。

从资金使用方面来看,该村做到了“把钱花在刀刃上”,管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才能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效能的最大化。

三、农村集体经济应该怎么搞

农村集体经济的“集体”二字背后是朴素的议事逻辑,大伙儿的事,大伙儿商量着办;大伙儿的钱,大伙儿商量着赚;大伙儿的收入,大伙儿商量着分。正如村干部在访谈结束时说的那样:“(赚取的)一笔集体经济收入,本身是为了服务群众的,所以说商量着商量着就把钱分到位了,谁干集体经济,都应该这么搞。”

尽管“商量”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处理问题和做出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实际经营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当经济不景气时,租赁方的破产倒闭会直接导致该村这类出租型集体资产的收入不可持续化;当遭遇老赖“提桶跑路”时,村集体出现维权困难,法维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对此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响应,例如,设立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方式来对农村集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保障资金链稳定;又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稳定农村财会队伍、落实民主理财、规范财务公开等,保障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使用透明化、规范化。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农村集体经济能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发展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