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林:二战的美军通常被视为机械化普及率极高的一支军队,但通读完下面的历史,则会让我们发现。实际上美军装甲师也是直到1944年,才在战争中勉强摸到了机械化步兵或者说装甲步兵与坦克之间的门道。
而另外一点启示在于,就像今天人们认为无人机包打一切。在二战初期,人们同样将坦克视为无敌的存在。但在通读完下面的历史后,我们会发现,哪怕是所谓步坦协同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实践中,受限于后勤、人员训练、步坦比例等等,事实上都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反复尝试和论证的过程。其中固然有若干经验值得我们重视,但同时却也反映了一个新军种和战法诞生的不易。
引言
一战后,坦克在战场上的表现虽然中等偏上,但关于它未来的角色和用途仍引发了大量讨论,由此衍生出两种基本的装甲战术思想。
一种观点认为坦克仅是作为缓慢移动的炮台,为步兵提供直接支援,但实际上,它们仅仅是机枪摧毁者和障碍物突破者。
而另一种则设想其为高度机动的独立攻击力量,配备自己的炮兵、工程兵、后勤支援,以及步兵。装甲部队也被视为骑兵的替代品,旨在切入敌线深处,打击并破坏敌方指挥所、后备力量、炮兵和后勤节点。
但实际上,无论坦克的角色如何,步兵都是装甲部队成功运用的关键。而大多数装甲先驱们认可了步兵的必要性,可问题仍在于如何运输步兵,以及如何确切地使用他们?
总的来说,这些先驱严重低估了支持坦克所需的步兵比例,将各个兵种的部队完全整合以实施有效的联合武装作战的必要性还远未被理解。
美军第一次这样的尝试是在1929年,当时的第34步兵团H连配备1.5吨六轮卡车,并成为了刚起步的机械化部队的一部分,这个部队是由小型坦克、装甲车、炮兵和支援单位组成的大杂烩。
当时,这个“汽油旅”并没有归属于特定的兵种,虽然美军曾试图将其纳入骑兵,但许多人觉得这会引起部门间的嫉妒,不利于部队的发展。
最终,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还是解散了这支部队,并将其资产移交给骑兵,而其步兵连、工程兵和炮兵则恢复到各自兵种的控制之下。
1933年,美军创建了新的单位——第1骑兵团(机械化),这不是一个联合武装部队,而是纯粹的骑兵。与此同时,步兵要求拥有自己的坦克能力。此时美军的步兵坦克学校已经成立,而现有的第1坦克团则变成了第66步兵团(轻坦克)。
在1938年,美军第7骑兵旅或者说第7机械化旅成立,其中包括第1和第13骑兵团。该部以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作为战斗力量,配有一些炮兵但完全没有步兵。
等到了1940年的路易斯安那演习期间,美军将两个旅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坦克师,这些单位的价值在此得到了认可。而在欧洲德国装甲师的成功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联合武装的装甲师是必不可少的,新组建的编制中步兵也开始采用半履带车辆。
后来,第7骑兵旅变成了第1装甲师,而临时的坦克旅则变成了第2装甲师。1941-1942年,美军计划组建五个机械化步兵师,每个步兵师将与两个装甲师一起部署,三者共同组成一个装甲军团。
这些部队将按照标准步兵师的模式组织,但步兵团将配备足够的卡车使其完全机动。最初的测试师第4步兵师,部分装备了半履带车,但这些车辆后来又被撤了回来。
直至1943年初,第6、第8和第90步兵师虽然被认为是机械化师,但因为缺乏车辆、船运空间和燃料,它们又被改回了步兵师。
而美军第4机动师原计划配备半履带的装甲步兵团和全履带的自行火炮,以实现“全装甲化”。但后来美军发现,第4师所需的船运空间比一个装甲师还要多,为此被战区指挥官拒绝后,它也被转换为了标准的步兵师。
1940年7月10日美国第一支装甲部队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成立,目的是进行装甲单位的服役测试,并监督它们的组织和训练。
1940年的装甲师从未参与过战斗,它是一个以坦克为重的部队,包括一个装甲旅,旅下辖一个中型装甲团和一个轻型装甲团,以及一个营级规模的炮兵“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两营制的“装甲步兵团”和一个三连制的炮兵营被分配到该师。但每个炮兵连事实上只有四门牵引式105毫米榴弹炮和一组八门75毫米反坦克炮。
这之外,美军装甲师级单位包括工兵、军械维护、军需供应、医疗营、信号连以及一个营级规模的侦察中队,后者配有轻型坦克、一个装甲步枪连和两个侦察连。
总计,该师拥有381辆坦克、148辆半履带车和97辆侦察车,12,697名士兵。这种仅有两个步兵营对八个坦克营的比例完全不足。而这也让该师无法保护好它占领的地面,但幸运的只有第1和第2装甲师按照这种过分不平衡的结构组织过。
随后的1942年3月,美军开始将装甲师进行精简,以改善指挥和控制,并增加步兵与坦克的比例。繁重的旅级梯队被取消,一个装甲团也被裁减。
精简后,美军装甲师有两个装甲团,每个团有一个轻型营和两个中型营。而装甲步兵团扩展到三个营,同时还有三个装备10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装甲野战炮兵(AFA)营。
不过虽然步兵与装甲的比例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足。现在美军装甲师有19个坦克连(12个中型,7个轻型)和九个装甲步兵连。总计有390辆坦克、694辆半履带车、40辆侦察车和14,630名士兵。
但好在美军装甲师的侦察能力得到改善,侦察营现在配有三个连和一个轻型坦克连,且每个装甲团现在都有一个侦察连。这一定程度解决了40型师的侦察问题。
再接下来,是美军糟糕的首战,即1943年初在北非的战斗。该战斗暴露了美国军队在装甲教条、战术、组织和装备中的许多缺陷。尤其美国军队严重受到兵种本位主义的困扰,在初期,装甲和步兵之间的合作极为糟糕。
美军独立坦克营本来被用于支援步兵师,但步兵指挥官往往愿意不将坦克单位的官兵纳入其参谋会议中。甚至即便是第1装甲师的单位,也被零散地用于支援步兵。
战斗分析之卡塞林山口战役
这一期间,第一件有益的改变发生在1943年7月2日,此时第1装甲师被重新指定为装甲指挥部,其对装甲师的控制有所减少。
而在1943年9月,进一步的改进被予以实施。美国在1943年9月至11月间将在国内的师进行重组。而海外的第1、第2和第3装甲师保留了1942年的结构,包括一个装甲步兵团和两个坦克团。有时它们也被称为“重型师”,而其他则称为“轻型师”。
这之中,1943年轻型师的重组并取消了坦克和步兵的团级梯队,现在一般直辖包括坦克、装甲步兵和装甲野战炮兵在内的三个营。其中三个坦克营采取混合配置,有一个轻型和三个中型连,额外的独立坦克营则被附加到其他步兵师中去。
如此一来,师现在有13个坦克连(9个中型,4个轻型)和9个装甲步兵连。从步兵和坦克的比例来说,地面部队仍显不够充足。这些修正将师的兵力减少至10,937人,拥有263辆坦克、501辆半履带车和54辆装甲车。
同时由于丢失了坦克团原有的侦察连,美军开始扩编骑兵侦察中队,使之现在成为拥有四个连规模的侦察部队,且其中还包括一个突击炮连和一个轻坦连。
1944年2月20日,尽管此时的装甲步兵单位是装甲师的组成部分,但他们的编制表、教条、组织和训练标准,大多仍是由位于乔治亚州本宁堡的步兵首席官负责。
幸运的是,到1944年中期入侵欧洲大陆时,上述的许多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到需要增加坦克+步兵的训练和协调。
但在正式进入欧洲的前后,美军将只来得及将第1师于1944年6月至7月在意大利转为轻型师。而第2和第3师在整个战争期间都保留了重型结构,造成这点的原因是因为欧洲战区的指挥官是老重型结构的支持者,他宣布由于正在进行的作战活动,没有时间对师进行重组。
对于装甲师和步兵师而言,美军往往形成三个机动元,即战斗指挥部(Combat Command Reserve),又称CCR。装甲集团的师部为CCR提供支持,比如历史上第10装甲集团被用来支持第8装甲师,而第12装甲集团被用来支持第9装甲师。
战斗指挥部的概念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任何数量和混合的坦克、装甲步兵、装甲炮兵、坦歼营都能被附加其中,此外还有侦察部队、工程连和其他必要的元素。
战斗指挥部A (CCA) 由一名准将指挥(没有助理师长),而战斗指挥部B (CC B) 由一名上校指挥。这些大约是100人的机动指挥部,没有行政或后勤职责。
新的预备指挥部(RC)只有一个八人指挥部(带有另外九名来自师部运输排的支持人员),它由一名步兵上校指挥,该上校还负责监督装甲步兵团的步兵训练。
预备指挥部并不是一个“平衡的机动任务部队”,而仅仅是一个最小的指挥部,控制着轮换到后方进行维护、补给和休息的单位。
而无论是否拥有三个团部,"重型师"都有CCA和CCB的指挥部和CCR,甚至有时AIR(即装甲步兵团)的指挥部也充被当CCC。
帝林:这里的CCA和CCB即“战斗指挥”(Combat Command),是美国装甲师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是被分为两个或三个战斗指挥部,即(CCA)和(CCB),而CCR则属于预备部分。当然,这个和RCT团级战斗群还是有一定的不同。
通常情况下,使用三个CC的师会永久分配一个装甲步兵团和一个坦克营给每个CC。比如以第12装甲师为例,它的CCA 主要由第66装甲步兵团和第43坦克营构成,CCB 则是第17装甲步兵团和第14坦克营构成,而其CCR则由第56装甲步兵团和第23坦克营构成。
此外,像侦察连、工程连和其他支援分队也会根据需要被附加其中。而炮兵营则很少被附加,它们通常仍然留在师的控制下,但需要时会被指引支持特定的CC。
据说这个系统是由曾在北非第1装甲师担任CC指挥官的伦斯福德·E·奥利弗将军所创。他在北非的经验使得他认为,尽可能将相同的坦克和步兵单位在训练和战斗中结合起来被认为是最佳做法。
因为这样不仅使得参谋部门运作更为有效,而且下级单位指挥官和单个坦克组员及步兵小队之间也能相互熟悉并建立起信任。如此也就形成了一个包含坦克、步兵和炮兵的全方位作战力量。
具体而言,CC可以以三种方式组织其部队,但各师的做法不同,有些师几乎将在所有层级都进行配对。比如装甲步兵团和坦克营合并为一个单元、 一个步兵连和一个坦克连合并为一个单元、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一个班配属一辆坦克或坦克分队。
理论上,这是一种有效但也极其僵化的结构。
一旦实施和练习一段时间后,重新分配将变得很困难。
而更常见的情况是,装甲步兵团(AIB)和坦克营作为两个任务部队运作,连队则在它们之间进行交叉。这些单位将被进一步分割成两个或三个,围绕装甲步兵团或坦克营所建立的任务部队,其可以包含任何步兵、坦克和炮兵的混合,并控制其自身的勤务单位。
而任务部队通常被编号(TF 1, TF 2),或者携带营编号(TF 15, TF 68),或者则以指挥官的名字命名。
至于连队,则被交叉附加形成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以营指挥官命名的任务部队,在连队之间则形成固定的配对,例如坦克营的B连与装甲步兵团的B连配对。
随着任务的进行,交叉附加的单位也经常发生变化,有时步兵甚至不知道他们正在与哪个坦克单位协作,但这实际上并不像听起来那么严重。毕竟指挥官和参谋知道他们所在的单位,且即使单位可能被调换,他们也很可能在之前已经一起工作过。
一个CC可能拥有一个装步营、坦克营、侦察部队、一个或两个自行火炮营、一组155毫米榴弹炮、防空炮连、坦克歼击连、工程连和勤务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