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夺得巴黎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项目冠军的谢瑜回到北京,在他最熟悉的训练场里,他的状态比夺冠那一刻更加轻松和自如。
谢瑜获得的金牌是此次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第三枚金牌,但对于男子10米气手枪这一项目来说,这是一次久违的胜利。自2008年庞伟在北京奥运夺金后,中国队一直未能再次获得该项目的奥运冠军。而这一次,24岁的谢瑜是首次在奥运会上亮相,在进入决赛的8位选手中,他的预赛成绩位列第6位。
记者:你在我们观众眼里面是一个非常平静,而且有强大的心理的人,这是我们看到的,你在现场怎么做到的?
谢瑜:因为前一天教练跟我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因为本身比赛前,他给我的要求就是打进决赛就好。
根据规则,10米气手枪的决赛,先是两组自由射击,共计10枪,接下来进入到每2枪将淘汰1名球员的环节,直到第24枪决出冠军。这一过程里,谢瑜和另外两名意大利选手最大的差距有2.2环。
比赛过程中,不看对手的成绩是谢瑜的习惯。但另一种干扰很难屏蔽。在以往的射击比赛中,保持安静被视作观看射击比赛的基本礼仪。但是,现在的情况改变了,国际射击联合会为了增强射击赛事的观赏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观众在赛场内可以随时欢呼。
为了适应规则的变化,国家队在出征巴黎之前,专门组织了模拟决赛的训练,他们把射击馆附近的居民请来观看训练,甚至还给他们提要求,可以随时鼓掌,加油助威。
谢瑜:请了很多观众,也是在那儿。虽然预赛成绩还行,但是决赛就打了个稀碎。那种紧张,平时训练基本上达不到一个紧张度,后面有好多好多观众,你打不好,别人嘲笑你,会这种想法。我觉得这个已经不是技术动作的问题了,这个是一个心理上的博弈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真的很难完成这场比赛。
射击比赛的特别之处初在于,更能显现冷静、专注的力量。谢瑜夺冠之后,很多人惊讶于他有一颗大心脏。因为射击,他从贵州毕节走出来。14岁时他第一次摸到枪,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他的特点似乎就是更喜欢体育而已。
到了毕节队之后,谢瑜一直被射击这个项目吸引着,从14岁到16岁,他在省级比赛中多次体验到夺冠的滋味,因为成绩优异,他进入了贵州省队。
谢瑜:练了半年多之后,就是感觉到那种很疲劳的感觉,整个人每天浑浑噩噩的,那会儿成绩就一直定死在比较平稳,但是又不能实现我目标的时候了。
记者:你要么往前,要么回头,你选哪条?
谢瑜:我选择了躺平,选择了躺平之后,教练有安排的一些东西,我都没有很好去完成。那会儿就是在这种思想上一些不太成熟的时候,干了这些蠢事。
让谢瑜更痛苦的是他的成绩进入到一个平台期,按60发子弹,每一发10分来计算,他的成绩稳稳地卡在了560分上下,这个成绩在全国的专业队里只能是末尾的水平,就这样,躺平的谢瑜被退回到了毕节市队。
大概小半年时间,谢瑜在毕节队里练基础,这也让省队的教练牛农成看在眼里,不久,谢瑜被牛农成调回到了省队,牛教练专门从生活、训练和目标3个维度为谢瑜定制了四年的规划。让谢瑜自己没有想到,2018年,他进入国家青年队,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世界锦标赛青年组的比赛,他和队友们一同摘得了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的铜牌,个人也获得了第八名的成绩。同年11月,又在亚洲射击锦标赛青年组的比赛上,虽然荣获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银牌,但是个人赛的经历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谢瑜:这次打得就非常差了,就打了个565分。那次比赛我非常急躁,教练叫我下去调整的时候,自己不太想下去,就心里面不服,教练硬叫下去了,反正从那次之后,我应该是受到一个小小的打击吧。
接踵而至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选拔赛,谢瑜没能拿到入场券。20岁的他品尝到了躺平的后果,但也因此进入了积极的心理状态中。
谢瑜: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我没选上那我回来,我继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比如说连续打多少个10环,或者说每一组前两发和这一组的最后两发必须打10,但是总分要达到97,就这么要求。只要一举枪,心就得静下来。
2022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谢瑜与队友合作,获得了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的铜牌,2023年,谢瑜在国际射联世界射击锦标赛上,一举夺得男子50米手枪慢射个人和团体的双料冠军,首次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2024年2月,在巴黎奥运会最终队伍选拔赛的第一场中,谢瑜以总成绩593环打破了男子全国纪录,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奥运参赛资格。
体验一番的想法,在谢瑜打决赛的前夜,全部改变了。尽管预赛成绩仅排第6,但是,万一决赛超常发挥呢?谢瑜的心态有点乱。
决赛进行到第22枪时,意大利选手蒙纳被淘汰,谢瑜与马尔蒂尼的对决进入最后时刻,第23枪谢瑜10.0环,马尔蒂尼10.3环,谢瑜以0.4环的微弱优势领先,胜负的悬念留给了最后一枪。最终,谢瑜在巴黎奥运会射击项目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夺冠,为中国代表团射落第三枚金牌,这也是一块中国射击队期盼16年的金牌,赛后,路透社称,“中国选手谢瑜首次亮相奥运赛场,展现了老将般的沉着冷静,夺得了金牌。”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曾经的“躺平”,谢瑜说:“明明就是再坚持一下就过去的一些事情,但自己选择了躺平。以后,我觉得我身边有很多这种积极的人,我可以向他们请教,向他们寻求一些建议,通过这些建议去改变自己。”
制片人丨刘斌 沈公孚
记者丨董倩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沈公孚
摄像丨王扬 王忠仁 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