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物质遗存最丰富的古代文明,同时也深具个性色彩。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埃及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它地处地中海文明圈的中心,在这里,诞生了早期的文字、城市、国家,以及古代最发达的来世信仰体系,金字塔与神庙营造的神圣空间,帝王谷与贵族墓展现的恢宏壁画,这些构建了一个永恒的神话;在这里,古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诸文明经历了复杂的融合过程,多元文化在选择和再造中传承,为后世文明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古典作家而言,古埃及是哲学的发源地,是智慧之源。古埃及人与苏美尔人共同传递着人类思想的最早的火花。他们对一些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至今看来仍有价值。他们关心的问题范围很广,从存在与死亡到时空的延伸,宇宙、自然、人类的本质,社会的基础和权力的合理性等无所不包;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式——首先承认自己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以可变性和多元性作为其哲学思考的根本,提出“没有单一的答案,所有的事物都是变化的,所有的答案都是暂时的”,尤为可贵。
在造型艺术方面,古埃及的二维和三维艺术表达了一种鲜为当代人所知的时空观念,呈现出异于当下的穿越时空之美。
以下内容节选自《金字塔的国度》,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金字塔的国度》,颜海英 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6月版。
古埃及人用壁画、浮雕描绘理想的现世生活
古埃及人的艺术作品有两种功能——服务宗教或为日常生活所用,因此,陵墓和神庙墙上的壁画或浮雕都有着仪式的作用,极力表现墓主超越时空的理想形象。虽然艺术家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摹本的,但作品往往富有抽象性和象征性,有明显的程式化倾向和僵硬呆板的特点,倒是在表现普通人和他们的生活时,有更生动的笔触、更多的灵性。
纳赫特(Nakht)之墓,18王朝,底比斯。《金字塔的国度》内页插图。
埃及学家艾弗森(Erik Iversen)曾说,埃及的造型艺术首先并非是为了美和欢娱,巫术实质才是决定性的。古埃及人用壁画、浮雕描绘理想的现世生活,以期在来世延续、完善今生的幸福。因此他们把种种理想的因素糅合到一起,提炼出系统化的艺术表达模式。由于历史因素和地理因素,古埃及的艺术风格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长期延续,虽有变化,主流的方向基本持续,所以给人一种保守、缺乏生命力的感觉。我们应认识到这是古埃及独特的来世中心思想影响的结果,并不意味着古埃及艺术在技法或美学上有任何落伍之处。
杰胡提(Djehuty)之墓,与母亲一起接受供品,底比斯。《金字塔的国度》内页插图。
如上所述,古埃及艺术作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散视法的运用,这与我们熟悉的透视法是对立的。这种方法有两个具体的手段。第一个手段是用比例处理人物形象,大人物在作品中占大的比例,小人物则占很小的比例。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国王、墓主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形象高大威严,而仆从、妻妾或敌人则作为陪衬,以较小的形象出现。表现儿童时也只是缩小他们的形象比例,而不注重突出其他的特征。如果局部地观察坐在王后膝盖上的年幼的王子,他的形象和面部表情与成人毫无二致。
拉赫米尔(Rekhmire)的墓室壁画,18王朝,底比斯。《金字塔的国度》内页插图。
古埃及没有著名的艺术家,只有各种水平的艺匠
第二个手段是“假想透明”,也就是说,在表现容器或房屋等有内含物的事物时,会把里面的东西全部画在上方。例如,画一个首饰盒时,会把里面的各种首饰都画在盒子的顶上,给人以琳琅满目的具体又直观的感觉。画一个池塘时,把四周的树全部平铺地展开在画面上。通过这种形式,达到一种“面面俱到”的效果。
内巴蒙墓室的壁画,18王朝,大英博物馆藏。《金字塔的国度》内页插图。
散视法最突出的效果是“叠压”。在表现远处的或几排的人和物时,远近一致,同样大小,上下叠压在一起,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使人难以判断画面的层次和真实的序列,但这绝不是因为技术水平达不到。在表现普通劳动者时可谓远近呼应、错落有致,并没有叠压之感,这说明工匠是在固守着某种为上层服务的、规范化的准则而已。此外,古埃及人相信图画和文字的魔力,因此也竭力避免透视法造成的人物形体不全,表现群像时尽量避免互相遮挡,以保证形象的完整,否则意味着在复活后躯体不全。
散视法下的物体。《金字塔的国度》内页插图。
在诸多造型要素中,以下几种较有代表性。一是人物造型的静止状态,不论是站立还是端坐,多表现人物的正面。站立时通常左腿微微迈出,两臂直直垂下(或持权杖),目光直视前方,面部表情肃穆凝重。表现人物的侧面形象时,眼睛和眉毛是从正面角度来画的,嘴却是从侧面的角度;双肩和胸部是正面的,腋下到腰却又是侧面的,而双脚则是永远地不分左右。这样做也是为了画面的具体性,使观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的面部和胸部,以及他们服饰的细节。此外,表现上层人物还有一些“法定”的姿势,如呈狮身匍匐于地的国王、盘腿而坐的书吏、手持权杖的贵族等。表现夫妻的典型姿态是妻子站在丈夫身边或稍后一些,身高低于丈夫,一手揽着丈夫的腰或一手搭在丈夫的胳膊上,表情温柔娴静。
用不同的姿势避免重叠,提之墓,5王朝,萨卡拉。《金字塔的国度》内页插图。
从具体的技法上讲,也有一整套规则。如关于人体比例的规则是这样规定的,从上至下共分成18格,从头发到鼻子占1格,再到脖子占2格,等等。人体的每一部分占多少比例有详细的规定,而且在不同时期比例也不相同。在画面的构成上,用“格层法”安排群体人像,用“中轴线分列”“面对面”“回首交谈”等姿势把同时活动的人物联系起来,使画面成为一个整体。为强调动作的连续性,又采取在同一层面上表现不同时态的多种动作的方法。
然而,不遵守这些法则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如表现小人物时,正统的王室风格衰落时或工匠的技法不够纯熟时。这倒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埃及日常生活的生动画面,因而更具研究价值,是古埃及的艺术宗旨不及之处。
由于艺术的宗教、政治功能占了主导地位,古埃及没有著名的艺术家,只有各种水平的艺匠,他们共同创作,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成为缺乏个性的齐一的群体。当然,其中也有经验丰富者承担总体设计、修改等工作。此外,艺匠们在创作时也有独立的构思。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背景,他们要有所取舍和决断,因此我们在众多无个性的作品中偶尔也会发现令人惊喜的神来之笔。
原文作者/颜海英
摘编/商重明
编辑/何安安
校对/张彦君